不四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章 絮絮叨叨的母亲,我和我的姐妹弟兄,不四薯,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只不过,在讲究舐犊情深、虎毒不食子和重诺守信的那一辈人面前,当一个有心人等到了另一个有心人时,说了什么都已无关紧要,将要做什么也无需多言了。
便将将其归结于兄弟之间的了解和男人之间的默契吧。
天意弄人,那套行云流水的操作和应对自如的背后,亦是多年外出历练的积累。
——客人的讨价还价、商户的偷工减料、同行的勾心斗角、金主的百般刁难、路人的冷眼旁观和乡邻的冷嘲热讽等等没少受。
社会的毒打没白挨,它们使得父亲并不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让其能够有条不紊的安排起接下来的行程。
那天下午,父亲挂了电话,付了话费,攥着账单和电报,却颇为壕奢地请误了饭点的送信员吃了一顿XJ牛肉拌面。
冷冷清清的饭店里,吊顶的风扇哗哗作响,难得一见的荤腥,无限供应的砖茶,透心凉、解油腻的大碗茶,免费续面的拉面,二人那是撸起袖子,甩起腮帮子,弄松了裤腰带,敞开了肚皮,大快朵颐……
一个是猛添辣椒油的四川人,辣红了眼眶而不知;一个是一口面一口蒜的河南人,烧疼了胃袋而不言。
此情此景,人生在世,酸甜苦辣咸,一切尽在不言中。
此时此刻,两个“同在异乡为异客”的异乡人也结缘与此事和此地,成了一对逢年过节都要相互走亲访友的朋友,以及喝多了总要互损几句、互爆其丑和各自揭短的损友。
无心之言,有心之人。
那时,还跟妇幼们坐一桌的我,有幸被派去均几盘菜过来,也不幸被沾了白酒的筷子辣过。
同时,却曾透过缭绕的烟雾和满屋的酒气,恰好听了那么一耳朵。
顺理成章的,将他们的酒话整理一下,也能大致还原当时的场景,以及其后的发展:
饭后,父亲告别了贾叔叔,拿着存折去农业银行信用社去了钱,又赶去长途汽车站买了去县里的票,在徒步三公里去火车站买了隔天一大早的火车票。
至此,便完成了返乡之旅中最重要的一环。
无独有偶,经过这么多年的社会毒打,我现在回想起来,也逐渐明白父亲那一夜醉酒后的撒酒疯和歇斯底里,更能理解其当时的行为。
其前半段是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千里遥远的万般无奈和吃饱了才有力气做事的朴素观念,以及刻在骨子里的坚持——就算天塌了、地陷了、屋漏了,家里的顶梁柱也不能倒。
屋漏偏逢连夜雨,七尺男儿当自强。
后半段的趟风冒雪和遮风挡雨,是其作为一个男人最后的努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也是作为一家之主的夫亲对老大与老二的补救和迟来的爱,以及最后的倔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不敢奢望“一个都不能少”,起码要能“保一个是一个”,以及考虑到最坏的情况:让老二,见最后一面。
在其后的准备环节,向来絮叨话痨的母亲也变得沉默寡言,只是在煤油灯下,安静地为父亲缝着贴身钱包——一个大红三角内裤上小小的夹层,却也是临行密密缝,意恐空空归。
当母亲回顾起过去的四年,刚求全于一家人能够齐全安康,又责备起老家亲戚的疏于照顾,最后又自责于是当初的自己造成了这等局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