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迎接
八百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九章:迎接,大明:从荆襄开始制霸朝堂,八百楚,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以郧阳府学的学宫便建立在府城的东南方。
张昭一行人从东门入,沿着东西向的主街走了一段路后向南转折,再走一盏茶的功夫便到了府学学宫。
府学学宫门前各有东西牌坊竖立,上竖两碑,一碑曰文官下轿,一碑人武官下马。
此时锣声已经停止,而耿裕也不敢安然坐在轿中,连忙掀开轿帘下轿而来。
入眼所见文庙与学宫并排而建,两者之间建有垣墙相隔,并各自辟一门以通出入。
“既然来此,怎可不去祭拜孔圣人”耿裕环视众人徐徐说道。
话落,其人便一马当先径直入了文庙,依次通过棂星门、泮池、戟门来到大成殿。
大成殿乃是纪念与祭祀孔子的主殿,四配十二哲配享其中。
耿裕领着众人祭拜完孔子后便出了大成殿,通过文庙与学宫之间的便门进入了府学学宫。
学宫的主要建筑是明伦堂与东西斋。
“明伦”二字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意思是乡里办的地方学校的名称,夏朝叫“校”,商朝叫“序”,周朝叫“庠”;至于国家办的学校即大学,三个朝代都叫“学”。
无论是乡学还是国学,共同的目的都是阐明并教导人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标准。
明伦堂是教官讲经授史之地,乡饮酒礼也在此举行。
所以耿裕领着众人径直向明伦堂而去。
待来到明伦堂,耿裕端坐上首,这才脸色阴沉的对府学教授道“为何府学生员如此少?你们作为学官可尽职尽责了?”
教授闻言苦着脸道“回禀大宗师,一则郧阳府新立,府学筹建不久,之前荆襄流民之乱刚刚才平定,文气还需时间恢复。”
耿裕也知道地处鄂西北的府县文教比不了鄂东的府县,又听教授谈及荆襄流民之乱,便也知道事出有因,脸色这才好看了些。
府学教授见状,心中这才稍定,随即笑着道“郧阳府生员人数虽然少,.ush.m但是也出了个人才。”
教授说到此处,便指了指张昭道“大宗师请看,此子张昭,乃是张同知之子,十五中秀才,颇有文名。”
耿裕在武昌府时便听湖广巡抚吴琛赞过张昭,如今见教授也夸赞此人,不由笑着道“谁是张昭,上前让我看看。”
张昭闻言不敢怠慢,赶紧上前拱手行礼。
耿裕细细打量张昭片刻,见其人风姿绰约,仪表堂堂不由心中欢喜,起了爱才之心。
于是笑着问道“你可有表字了?”
张昭闻言徐徐回答道“回禀大宗师,学生在平定荆襄流民之乱时,已得项大人赐字’德明’。”
耿裕闻言神色顿时复杂,依旧笑着道“项荩臣果真是有识人之明呀!他看中你不是没有理由的,不过你是我点的生员,也算我的学生了,不知你有了项荩臣赏识,还需不需我这个老师。”
张昭自然知道,这大明朝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官场人脉,如今耿裕都如此说了,他焉有拒绝的道理。
而且张昭知道的是,眼前之人,也是史上留名之人。
耿裕,河南卢氏人,南京刑部尚书耿九畴之子。景泰五年(1454)进士及第,天顺年间,由于其父耿九畴弹劾权臣石亨,他也遭受贬谪,如今已到成化朝,他也要否极泰来了,估计这提学官做一任便要升迁回朝了。
想到此次,张昭赶紧俯身一拜,恭敬道“能得大宗师看中,乃是学生三生之幸。”
耿裕闻言抚掌而笑,起身将张昭扶起,一时惹得堂中人人侧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