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尽于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1章 镇江事,归明,言尽于此,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月明星稀,在月色的倾泻下,江面上的一叶孤舟,飞速的向武昌下游划去。
武汉三镇上空阴云密布,而镇江这边也是气氛紧张。
镇江府城,此刻有一万从扬州抽调回来的战兵把守,街道所过之处,都可以看到大明兵丁站岗的身影,镇江府城略有恢复的商业人气,也被甲士所带来的杀气给惊吓走了。
清廷的目光也在这里聚集,而南明事实上的话事人此刻也就在这里——李贤正忙得焦头烂额。
一场大暴乱,还未发生便已经被消弭于无形了,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便是说的这个,行事不密,刚刚起个头就满城皆知,当然会被衙门给消弭在无形之中了。
因为李贤步子迈得有点大,提前差不多一百年搞出了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引起了巨大的抵抗风潮。镇江府的无数士人认为,十年苦读为的就是依照可以跨入士人阶层,免除田税,成为佃户自耕农投靠的对象,虽然现在明清大战,天下局势未定,但读书人认为的是无论龙椅上是谁做皇帝,他们的这份荣耀还是要有保存的,是以,在洪承畴派来的细作和存留未被绑送去南京的地主中,秘密掀起了镇江要归清的举动。
清廷的细作本来就是被李贤这边的人给监控的,于是,此次举动还未成型便被消灭在了萌芽状态,处理是处理了,但如何处理造反一百三十家花名册上的缙绅,,成为了镇江府衙门中的难解的问题。
镇江府丹阳县县衙已经被明军甲士包围高度戒备了,不仅是县衙中的三个主官也是归清运动的参与者,而是此处已经成为李贤下榻的所在。
“一百三十家缙绅,大小合计四千名家丁,准备突袭府衙,坚守城池以待清廷援军,啧啧,计划的不错啊!”李贤将行动策划的口供给扔到了桌子上,拿起了桌子上的茶水狂灌了一口,“这些个蛀虫!”
“老周,搞的下去么?”李贤是处理完救援周通的事情后急忙赶到镇江来的,镇江紧邻南京,也是李贤的试点,当然不容有失,但是这项政策的打击面太广,下面的人报上去,就连内阁都没有给过李贤好脸色,王铎,袁继咸是不用谈了,而阮大铖则有些劝说意味的说道让李贤对于这件事情是不是在考虑考虑?
当税收还没运进来便要洒出去,而仓库里已经可以跑马的时候,当所有人伸手要钱的时候,用什么再考虑考虑?“
什么地方都要用钱,特别是军队,粮饷缺一不可,现在正是用兵之时日,怎么能短少了他们?
大明朝廷中最富的不是中央财政而是地方的缙绅和海商,w.ksh.海商因为此时大部分都是郑芝龙的人还动不了,一动便是有内讧的征兆,只能先从地主缙绅下手,况且李贤也出了关于鼓励引导商业的政策,而没有参与归清的寥寥几家缙绅都是因为家业大都在商业上,属于镇江新政的收益者,这才没有参与归清的谋划,收到邀请了,也没举报。
“这个洪承畴,帮着大明的时候怎么就没见他如此用心?”
还真是讽刺啊。
“抄掉这一百三十户缙绅的家!”面对的窗子的李贤冷冷的吐出思考了多日的想法。
或许他们文斗,李贤还不会这么痛下棘手,但是策划归清,虽说有清廷细作的参与煽动挑拨,但是自己的信念也是相当的不可靠不是么?大明朝善待士人三百年,也就养出了这么一群家伙。
“都抄?”周正安咂舌确认道。
“你没听清么?”
“……等等,家丁全部发予太平府挖矿!每户缙绅家留一百两银子先押往南京!”
“哦,是!”周正安一瘸一拐的下去了。这件事让周正安也吃睡不好很久,现在个子高的人来了,周正安反而舒畅了许多,但是也发现,这个小哥再也不在是当年的玩伴了。
至于说哪里不是,周瘸子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是整个气质上都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