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仲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章 江上的人,贾琮传,乔仲元,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于是,内务府每年收上来的税银里,光是各地巡盐御史上交上来的银子就有数百万两。
在天子眼中,林如海不贪财,不滥权,办事得力,公私分明,所以愈发器重,虽只是正七品的巡盐御史,可在江南,江南六省总督都要给他三分面子。
贾敏嫁进林家后,夫妻二人和睦,林如海也一直没有纳妾,早先贾敏生了一子,可惜长不到三岁时就病死了,之后又生了一女,也就是林黛玉,打小也是体弱多病。
去年,年仅三十的贾敏得了重病,林如海多处寻医问药无济于事,在床上撑了两个月后就撒手人寰了。
贾敏死后,本就体弱的林黛玉更是大哭数日。看着相濡以沫十几年的爱妻,再看看哭晕过去好几回的幼女,林如海忍着心中的悲痛,不得不开始为林黛玉的未来考虑。
他承蒙天恩,平日里最多的事情就是在衙门里处理政务,或到江南各地巡视,置妻女于一边,数月不沾家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林黛玉和他并不是很亲近,只是和她母亲在家里“相依为命”。
现在爱妻病逝了,幼女没人照顾,加上体弱多病,若是一直跟在他身边,恐怕不能平安活着长大。
贾敏生完林黛玉后,因为落下了病根,不能生育了,为了不让丈夫将来没有子嗣承袭香火,贾敏也曾为他纳了几房侍妾,可这几年下来,都是一无所出。
林如海并不放心把幼女交给他的那几个侍妾,万一女儿有个什么好歹,他无颜面对京中贾家,更没无颜死后去见他的爱妻。
林如海很快想到了办法,把幼女送到京中贾府,他岳母那里去。
他和贾政书信来往频繁,从贾政的书信中得知,荣国府老太太身边现在有三个和他幼女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儿,若是能日日作伴,再加上老太太和二姐夫的呵护,他的幼女定能平安健康长大。
想到这,林如海很快就给贾政写了封信,让报丧的人一起带往京城,在信中他说对不起老太太,没有照顾好爱妻,让自己的爱妻临死前也没能看上老太太一眼,心中愧疚,只等来日进京述职的时候,再去贾府门前磕头谢罪,又说明了想把幼女送往京城,寄养到老太太名下的意愿。
贾母从报丧的人口中得知最疼爱的女儿病逝,悲痛欲绝,大哭了几场,沉静下来后连忙让贾政给自己的女婿回信,即刻把爱女留下的唯一骨血送到京城来,她要放在身边,亲自抚养。
得了贾政书信的林如海如释重负,妻子丧期过后,就择一良辰吉日,安排了几个老实稳重的婆子随行,就把林黛玉送上了开往京城的纺船。
林黛玉刚刚失去母亲,正是悲痛欲绝之时,又得知父亲要把自己送往京中的外婆家,她自幼因为性格原因,有些多愁善感,以为是她父亲嫌弃她累赘,才把她送走。
林黛玉没有哭闹,顺从的在几个婆子的护持下,登上了开往未知未来的纺船,她原本的四个贴身丫鬟,也只带了一个最亲密的灵儿。
世间最残忍的莫过于“生离死别”这四个字,是人间绝大多数的痛苦的根源,他在短短几个月内,已经尝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此一离,不知何日才能再见面。
林如海看着站在船头看着他默默流泪的幼女,U.uuansh.c渐行渐远。
四十多岁的男人,一个人蹲在码头上嚎啕大哭。
……
从扬州到京城有数千里之遥,山高水长,走陆路骑马坐轿要至少要半年的时间,路途颠簸,而且一路上土匪强人无数,极不安全。
走水路的话,时间要比陆路短一些,而且更加的安全,他也安排了四个颇有武力的随从随行护卫,可以保证幼女平安抵达京城。
林黛玉一行人离开扬州已经数日了,今天刚刚过了金陵。
“盂城?”林黛玉蹙着蛾眉,想了想道:“为何这般慢?”
“姑娘,下面撑船的人说了,冬日无风,河又太深,船棹够不到底,船只能顺着河漂。”灵儿回道。
“哦”,林黛玉应了一声,站起来活动一下有些酸麻的手臂,然后撩起门帘子就往外走。
“姑娘,姑娘,披上斗篷,披上斗篷,外面风大,冷的紧。”
林黛玉脚步不停,任由灵儿把一件大红的斗篷披在她身上。
出了船舱,外面的世界就广阔了许多。
冬日的江南,飘落的都是细碎的雪花,不像北方的寒冬,飘落的是漫天的鹅毛大雪。
远处,城墙宝塔清晰可见,隐隐传来不知是哪座寺庙的钟声,在空旷的河面上,传播的很远很远。
林黛玉站立在寒风中,瘦小单薄的身影似乎一阵大风就能吹倒,小脸上带着些许悲意,细碎的雪花一片片的飘落到她的身上,很快的融化,消失不见。
神元十二年,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