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章:风波起,大明勋二代,八百楚,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话说那日陈山与夏元吉商讨一番后,便回户部衙署,定下了此次官员俸禄的发放方案。
然后户部的咨文便在京师各衙门中传开,言明本月在京文武官员的月俸,将用大明宝钞搭配胡椒苏木支付。
所以位于皇城东总布胡同之侧,平时门可罗雀的储济仓,今儿个可是热闹非凡。
仓前广场上东一辆西一辆密匝匝停满了骡马大车,其间还夹杂了不少携筐带担的挑夫。
身着戎装的军曹武弁,穿号衣的差人番役,穿襕衫的吏目衙牌,戴乌纱帽的官人混杂一起,笑谈声、斥骂声、喊叫声、吆喝声闹哄哄交织成一片,直把人吵昏了头。
在京的文武官员总数也有上万人,考虑衙门繁杂人口众多,管着这项业务的户部度支司将各衙门排了队,分三天支付完毕。
安排在第一天的大多是五军都督府、锦衣卫、五城兵马司以及京营等军职衙门。
公门中人,当了大官不说,中小官员每月就巴心巴肝等着发俸这一天,油盐酱醋,礼尚往来各种用度应酬,都指着俸禄来开销。
因此,一大早,各路领俸的人马就急急如律令赶来,把个储济仓围得水泄不通。
不过,眼下来的人,没有谁能有个好心情。
米粮没有了,换成了大明宝钞,可是大明宝钞是个什么玩意,这京师的官员,谁人不清楚呀!
自从洪武八年(1375年)起印发纸币“大明通行宝钞”以来,这宝钞就一再贬值,到了洪武后期,基本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大明皇帝发行纸币唯一的公平之处是:它不仅仅坑老百姓,对官员也毫不手软。
要知道朱元璋出身贫寒,所以对官员一直实行低俸政策。
而等到大明宝钞出现,朱元璋决定把官员的俸禄一部分折算成钞票,于是乎官员的收入就走向了漫漫的缩水旅程。
洪武十三年,规定一品官的俸禄为每年一千石,同时给钞票三百贯。
等到洪武二十五年,一品官改为月俸,每月八十七石粮食,由于钞票的贬值,官员俸禄已经缩水。
这还没完,等到永乐时期,官员俸禄开始大面积搭钞,高官给四分米六分钞票,小官给六分米四分钞票。
等到朱瞻基继位,一品官的月俸只有四十六石米。
老朱家的人想得美,想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
可人家当官的也不傻,你不给,我不会自己拿呀!
由于官员俸禄太少,他们只能想其他的办法来补贴家用,这是造成明代官场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回到眼前,当这些等在储济仓前的人,得知此次俸禄,八成是宝钞,二成是胡椒苏木,就算他们是棉花条子一根,也会蹭出火星子来。
而随着时间推移,广场上的人越聚越多,毒日头底下闷热难挨,加之肚子里都窝着火,一些纠纠武夫便你一言我一语地骂开了。
“谁他娘的吃屎迷了眼儿,弄出这么个馊主意。”一个校尉模样的男子吐槽道。
“是啊,老子吃了三十年皇粮,头一遭儿碰到这等邪事。”一位身着七品武官命服的官员附和道。
正当众人吵吵嚷嚷之际,一行人走了过来,为首的便是一青年男子,此人生得面阔身肥,一双粗眉紧压在两只鼓眼之上,两耳招风,上唇翻翘。
乍一看,活脱脱一只猩猩,他脚上蹬了一双黄绫抹口的黑色高靿皂靴,身上穿一件金紵丝质地绣着熊罴的五品武官命服。
单就这身打扮,就知道此人大有来头,因为金紵丝的面料,按规矩,只能是一二品武官才准予使用。
此人名叫孙二郎,是锦衣卫北镇抚司主管粮秣的官员,袭职为副千户。
这职位是一个从五品官衔,这样的官,若是搁在外省州府,或许还是个人物,但在京城,却是毬也不算。
但是场中认识此人的武官却不敢小瞧了他。
因为孙二郎此人虽没什么本事,可谁让人家背景深厚,有个好姐姐了,他是彭城伯张昶的小舅子。
而彭城伯张昶那可是张太后的兄长,当今陛下的亲舅舅,有这份关系在,平日里身边人都会让着孙二郎几分,这也导致此人愈发的蛮横嚣张。
孙二郎大摇大摆走了过来,见众人一时都歇了嘴,便说道“方才听得你们闹嚷嚷的煞是热闹,为何我一来,你们就都不说话了?”
“孙爷,咱们是在发牢骚呢?”一位身着七品武官命服的官员搭讪着回答道。
“发什么牢骚?”孙二郎问道。
“就为这大明宝钞做俸禄的事。”七品武官回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