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居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九章 谁是周围的1根草,位面星空帝国,五岳居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2020年3月更新)

想作为学习自己选择的可以参考答疑篇,想直接寻求推荐的,可以直接看推荐篇。

推荐篇

先说2个常见的误解:希望一步到位,或者是几年内够用。

相机发展很快,其实并不存在一步到位之说,绝大部分人,也远未发挥出手上相机的能力,并不用担心相机限制了你。所以,我们只需要根据当下的需求选择即可。追求性价比。那有些人懂得计算性价比了,是不是好点?非也。

摄影器材这个东西,越贵的是绝对越没有性价比。好比顶级的镜头比狗头贵了10倍,但是性能能好多少?可能只是好那么10%。那你说,难道买那些贵的镜头的人都是傻子吗?当然也不是。有些职业摄影师靠这个赚钱,每天他们都拍很多照片,每次拍照片,这10%的额外性能都帮他们赚了更多的钱,他们当然觉得值啊。

所以,总结一下,我们买器材追求的不应该是性能价格比,而是价值价格比。而价值的体现,对大部分人来说,就是使用器材的频度,和能否解决你特殊场景下的拍摄需求。

下面我根据最常被问到的需求以及价位做推荐。如果你还有特殊的需求,也可以向我付费咨询。

价位4000~7000

需求.

觉得手机画质不够好,很有兴趣学摄影。旅行,生活,人像,基本都拍一点。

尼康的这款D5600绝对是单反相机的良心之作。最入门的价格,却提供半画幅单反里顶尖的画质,操作控制对于新手来说又十分友好。18-55的镜头涵盖了平时的旅行生活记录最常用的焦段。如果你旅行比较多,预算又不是特别吃紧,可以考虑购买18-140套机镜头,焦距更长,取景变化更多,更适合旅行。

如果你对人像也比较感兴趣,可以考虑再买一支号称人类光学精华的50/1.8G的定焦镜头,用最实惠的价格体会大光圈带来的背景模糊浅景深的魅力。大光圈营造的背景模糊,主体清晰的人像照片

佳能是单反时代市场份额最高的厂家。市场份额大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因为单反是个生态系统,比如它的二手市场巨大,维护,配件成本都有优势。不过佳能的感光元件工艺不够先进,所以画质来说不及尼康和索尼。

如果你周围的朋友用佳能的多,可以考虑这款800D,反之,可以考虑尼康和索尼。

套机镜头18-55涵盖了平时的旅行生活记录最常用的焦段。如果你旅行比较多,预算又不是特别吃紧,可以考虑购买18-135套机镜头,焦距更长,更适合旅行。

如果你对人像也比较感兴趣,可以考虑再买一支号称人类光学精华的50/1.8的定焦镜头,用最实惠的价格体会大光圈带来的背景模糊浅景深的魅力。

SD目前已经是白菜价,64G的高速卡对大多数人的旅行生活拍摄来说都已经够用。价位7000~10000

索尼是微单的王者。除了画质超群以外,相比前面便宜一档的单反,索尼最大的优势在于眼部追踪对焦非常厉害,只要进入画框,对焦点就瞬间锁在了人眼上。而且微单的对焦点分布更是布满了整个取景框,连拍达到了11张每秒。所以,这套组合最大优势在于拍摄有人和运动对象的画面。比如有些朋友需要抓拍孩子,那么这套组合会大大提高你的拍摄成功率。

除此以外,A6400的视频功能要比前面一档的单反好的多,4K120,pp调整,超强的对焦,足以拍出非常酷的视频。

镜头方面,基本的16-50套机镜头涵盖了平时的旅行生活记录最常用的焦段。如果你旅行比较多,建议选择18-135镜头,焦段更方便。

同样,如果你对人像感兴趣,可以配置一支大光圈镜头。索尼原装的镜头都非常昂贵,不过我们还有副厂头。这支适马的30/1.4是一支业内有口皆碑的好头,价格便宜量又足,那么便宜的价格可以让你体验1.4大光圈梦幻虚化的魅力了。

SD目前已经是白菜价,64G的高速卡对大多数人的旅行生活拍摄来说都已经够用。价位10000以上,全画幅配置

一般来说,半幅的单反/微单已经可以很好的满足普通爱好者的需求。

再往上,就是一万以上,这个价位是全画幅产品的区间。

全画幅由于感光元件面积大,所以最大的优势是高感画质更好,其次它的背景虚化能力更强。

所以如果你喜欢拍摄星空,超高速运动画面等对高感有高要求的题材,或者是想要背景完美虚化的人像等浅景深题材,那么可以考虑全画幅。星空摄影

索尼的A73是我认为目前市场上最为出色和性价比的全画幅的微单,也是目前我自己正在使用的机器。它的画质极为优异,但这只是基础,其他对焦,连拍,核心功能都出类拔萃,又有索尼杀手级好用的人眼追焦功能,真是十分的丧心病狂。而且它的视频功能也十分的惊人,要4K有4k要120帧有120帧,LOG调整,PP设置该给的基本都给了。可以说它的出现,的确是重新定义了入门级的全画幅微单,结合它的机身售价,可以说性价比非常高。

镜头方面,我推荐的是24-105,这也是我目前正在用的镜头。这支镜头焦段非常实用,画质极为优异,是尼康佳能索尼三家同焦段镜头中最好的一支,而且相对另外两家优势比较大。所以虽然售价并不便宜,但是绝对是物有所值。

索尼一向喜欢走高价高质路线,所以自家的好镜头普遍偏贵。如果你想要大光圈定焦,蔡司的55/1.8可是索尼FE卡口为数不多的既便宜又好的镜头。几乎是索尼用户人手必备的好头了。

由于索尼A73连拍极快,还需要拍摄4K视频,所以推荐性能强劲的雷克沙的64G2000X高速卡,拍摄4K高帧率视频也毫无压力。

如果你是偏旅行风景向的拍摄,还有更多的预算想深入投入,那么更多的器材可以参考我的配置:爱好风光摄影的你,拍摄会带什么器材??

答疑篇

数码相机一次次降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摄影的行列,照相器材还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并非简单的参数比一下高低就可以知道好坏,很多朋友往往了解了好久还没弄清孰优孰劣,在购机前踌躇半天拿不定主意,我收集了被问的最多的一些问题,在这里集中解答一下,希望对新人有帮助。

高端相机拍出来的照片肯定比低端相机好吗?

我被问最多的问题之一:你用的什么相机镜头?

似乎大家默认着照片好坏与相机级别之间某种必然的关系,果真是这样吗?

摄影已经有了两百年的历史,“真实”地记录了这个世界的发展里程,也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摄影作品。就器材水平而言,几十年前甚至更早的器材是无法与今天相提并论的,当年大师们使用的“顶级器材”,在指标上还不如今天许多入门级的器材,没有一个大师是因为器材成就的,作品好坏与否和器材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影响一张照片的首要因素是被摄体,在西藏拍照,不管是单反还是小相机都是蓝天白云,拿城市里拍的天与之相比,本身就没有可比性,更和器材无关。其次是拍摄者的水平,同样一起去西藏,有的人拍的好,有的人拍的差,但是拍的好的人未必就使用更好的相机,这更多关乎摄者的水平。要真的比较器材的差别,那只有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人,取同样的景色,用不同的器材,方能看出两者的差别。

拍照的瓶颈是人,而不是器材。

没有后期过的照片才是真实的照片,才是真水平吗?

我的被问次多的问题之一:这照片有没有后期过?

对严肃的摄影者来说,每张照片都需要后期。

数码时代的后期技术,相当于胶片时代的冲洗胶片。不同的冲洗方法,可以让同一张胶片,冲出来的照片,看起来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胶片时代的摄影师,都是自己冲洗胶片的,以确保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进入数码时代,我们用phtshp等后期软件代替并扩展了胶片的冲洗过程。为什么我们可以允许冲洗技术,而不容忍后期技术呢?

有人会说,后期的照片不真实,色彩哪有那么艳啊?那你可曾知道,所有的小相机,都在相机内部,设立了照片处理程序,一张照片拍好,会立即调整色彩加艳丽,加锐度,最后再生成jpg照片,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后期,而且是你无法选择的后期,你会觉得用小相机直接拍出来的照片不真实吗?

啰嗦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一个观点:后期只有程度的不同,没有绝对的有、无之分。

像素越高画质就越好吗?

由于一直以来厂商和媒体的误导,很多人认为像素等同于画质。

顶级单反相机尼康D5的像素为2100万像素,而入门级单反D3500的像素为2400万像素。

D5现在售价4万人民币,D3500售价2千多人民币,如果像素等同于画质,难道顶级单反D5的画质还不如入门级单反D3500?

显而易见,如果他们的画质相同,那么尼康公司早就倒闭了。

像素就像电视机屏幕的大小,像素越高屏幕尺寸越大。当电视机很小的时候,比如14寸的电视机,我们发现大尺寸的电视机看起来很爽,当我们的电视机超过三十寸的时候,我们发现,电视机上的画面粒子已经开始变粗了,当我们的电视机尺寸增加到五十寸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传统思维里觉得电视机越大越清楚的思维真的要改改了,因为除非我们的客厅很大,坐的很远看电视机,不然的话,已经可以看到电视机上一片一片惨不忍睹的“马赛克”了。电视机大了以后,为什么画质变粗?因为信号的分辨率并没有随着电视机尺寸的增加而提高,相机也一样,感光元件CMOS/CCD的大小不变,只是增加像素的多少,不但对画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高,而且由于照片尺寸大,让你看起来觉得“粒子更粗了”。

对于普通消费者,平时在电脑上看照片,如果图片质量过关,300万像素就足够了,打印5-8寸的照片,500万像素也足够了,即使你想把照片打印成婚纱照那么大---30寸,1200万像素也够了,如果你没有更大尺寸和细节的输出需求,那么更多的像素并不能给你带来画质的提升,相反,更多的像素要求你有更大容量的存储卡,更大容量的电脑硬盘,以及更快的电脑(不然打开和处理照片的速度会很慢)。

高像素不等于高画质,对于像素,够用就好。

变焦倍数越大越好吗?

普通用户对“变焦倍数”的概念理解往往是“可以拍多远”--变焦倍数越大,可以拍的越远,普通消费者往往觉得拍的越远相机(镜头)就越专业、越高级。

在单反世界,由于镜头是可以更换的,所以要拍远的东西,只需要换长焦镜头即可,并不存在拍得越远越高级之说。不但如此,单反镜头里高倍变焦镜头,基本都是网友俗称“狗头”。这是因为在光学领域,变焦倍数和镜头成像的关系是:变焦倍数越大,则成像越差。因此好的单反镜头(网上俗称“牛头”)都是变焦倍数小于等于3倍的,而10倍甚至更大变焦的镜头,被网友称为“狗头”。

对于变焦倍数,两个世界的衡量完全是不同的。

有了防抖镜头/机身,我就不怕抖动而糊掉了吗?

很多朋友认为我的照片拍虚了是因为抖掉了,所以糊了,是不是只要相机(镜头)有防抖功能,就不会因为手抖动而糊掉了?

要明白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一个基本概念:安全快门速度。

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速度原则: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果使用35镜头,快门速度不得慢于1/35秒,使用200镜头时速度不得慢于1/200秒,否则图片就可能糊了。

知道了这个规律,就很容易明白,由于平时我们拍照,手始终或多或少是有抖动的,“拍糊了”是因为光线太暗了,让快门速度达不到安全快门速度导致的。防抖功能,就是让我们可以在略低于安全快门速度的情况下,拍清晰照片。

那么,首先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在光线足够的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防抖。什么是光线足够呢?我们可以粗略的认为白天的室外基本都是光线足够达到100焦距以下的安全快门的,而天气不好的清晨和傍晚,夜景拍摄,室内,则是较常见的光线不足的场景。

目前尼康佳能索尼几家公司最新的防抖技术号称可以降低安全快门四档左右,例如,200焦距的镜头,安全快门为1/200秒,在打开防抖的情况下,200/2的4次方(16)=12.5(约等于13),在1/13秒的快门速度下仍旧有一定概率可以拍清楚,而我们知道按照正常的经验,这个速度远低于安全快门,普通手持几无可能拍出清晰照片。

通过以上知识,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防抖功能只能够在特定场景抵消部分的抖动,而不是完完全全的“防抖”。例如上面举的例子中,如果快门速度慢于1/13秒,那连防抖也无能为力了,而我们平时室内、夜景的光线强度,曝光时间常常低于1/10秒,甚至几秒十几秒,很多朋友平时手持拍夜景糊了,或者室内拍人糊了,想借防抖功能就能拍清楚,我想说:还是很难。

总结一下:防抖功能只是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手持拍摄清晰的成功率。光线强–例如白天--则我们不需要防抖也可以拍清晰,光线太弱–例如夜景--则有防抖仍无济于事。

全幅和半幅区别?全幅是未来的方向吗?

想购买单反的朋友肯定看到过全幅和半幅的讨论,那究竟全幅和半幅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目前的数码单反相机,从光学原理上来说和传统胶片单反还是一样的,只是将原来的感光部分的胶片换成了电子感光元件CMOS或者CCD。

全幅和半幅指的就是电子感光元件(CMOS/CCD)的尺寸。

全幅的电子感光元件的尺寸和传统135胶片一样大,也就是24×36。

半幅的尺寸约为23.7×15.6,或称之为APS-C画幅。

从表面上来看,两者就是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全幅和半幅具体区别在哪里?

1.价格上,半幅有明显优势;

2.尺寸重量上,半幅更轻便,也有明显的优势;

3.镜头群上,两者各用不同镜头群,谈不上哪个更有优势,如果一定要说优势,我觉得还是半幅略有优势,因为半幅的机身半幅镜头全幅镜头都可以用,而全幅的机身只能用全幅的镜头;

4.景深上,全幅相机的景深更浅。由于我们平时既需要大景深,也需要浅景深,所以这点而言,也很难说孰优孰劣;

5.在画质上,全幅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细看一下这个优势,首先是大幅打印时细节的优势,这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我们平时极少打印30寸以上的照片细看,而打印普通照片或者在电脑上看,两者很难看出区别。其次是更好的高感画质。高感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对拍清晰照片非常有帮助,例如拍剧院表演、婚礼舞台等,以及拍体育运动,如篮球、赛车等。如果我们不是专业的体育摄影人员,如果我们也不是靠婚礼摄影或者舞台摄影吃饭的,那么平时旅游、聚会、人像等大部分的照片还是用低感光拍摄的。

人都有对“更快、更好、更高”的追求,这无可厚非。如果达到这样的目标是没有代价的,我们当然不会拒绝;如果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就需要恰当的权衡。不花钱的东西人人都会白拿,要花钱买的东西就需要好好地考虑一下,生活的常识同样适用于对现在的话题。

结论:除非你对高感画质有急切的需求并愿意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不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半幅相机已经足够。

有人看了很多资料,可能会问,虽然全幅贵,但是全幅不是以后主流的方向吗?

我想说,今后的主流方向不会是全幅,而是小型化的相机。

总体上看,相机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小型化的过程,现在广泛应用的135系统是更大的120系统被革命后的产物。随便看一眼大家手中“好一点”的器材,不难发现,小型化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就胶片系统而言,也在进行着小型化的努力,APS就是其努力的结果。如果不是数码大潮的冲击,APS在今天或许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

数码系统的发展轨迹却似乎是相反的,从小体积起步,然后努力向大发展,在许多人眼中,“全幅”似乎是近一时期的终极目标。这似乎与小型化的追求背道而驰,却也不难理解:初期因为技术的局限,CCD实在是太小了,许多指标无法满足基本的需求,CCD的大型化也就自然地成为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随着电子感光元件和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幅的相机的画质已经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普通消费者的需求,继续发展全幅,就像对高像素的盲目追求一样,仅仅是对市场误解的一种迎合。

2007年尼康推出全幅顶级相机D3,当大家看到D3拍的教堂内婚礼样片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感叹:原来ISO3200也是可以用的!D3将大家对相机高感画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认知。很多朋友也因此对全幅画质产生了崇拜甚至痴迷的态度。但是仅仅时隔三年,2010年,尼康推出的半幅相机D7000高感画质就已经接近D3,而低感画质更是超越了D3。飞速发展的技术不断的冲击着我们思维世界里的条条框框,大家在兴奋之余,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高的可用ISO?

我曾经做过实验,ISO3200的情况下,如果有2.8的光圈,那么基本人眼可以看得到的光线都可以手持拍下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质变点,也就是说,如果相机的高感画质在ISO3200下可以用,那么我们如果平时不是特别苛求画质的话,都可以不用带着三脚架了!以此推断,如果ISO6400也可用,手持拍夜景会很轻松,如果ISO12800也可以用,那么即便上狗头依然可以手持拍夜景,而ISO12800以上,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意义就不大了。因此,将相机的可用ISO提高到3200~12800的范围里,大家还是愿意为其踊跃买单的,但是过了12800,系统的瓶颈已经消除,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更需要的是一个更小,更轻便的相机。按目前相机系统的发展速度,要实现这样的画质性能也并非天方夜谭,相信并不需要太久时间,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半幅相机,到时候,我们还会坚持追求指标更高的全幅,还是选择更便宜,轻便,灵巧的半幅相机呢?

2010是微单和单电相机让索尼大出风头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朋友初次购买开始选择更为小巧的微单和单电,虽然这类产品才刚刚上市不久,即便他们还很不成熟,还有那样这样的缺点,但是他们已经像世人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也代表了小型化相机未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我看来,由于数码感光元件的潜力比胶片要大,所以半幅的相机应该可以完全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了,今后的相机的发展方向,主流市场由手机占据,不管是半幅还是全幅,相对手机,都是小众市场。少数对画质有极高要求的摄影师,会选择全幅,而半幅更适合大多数摄影师,以及视频的需求。

全幅系统应该在未来几年受到一定的追捧,某些有全幅情结的人可以得到相当程度上的满足,但他们很快将发现自己手中的大家伙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别人手中的APS-C或2.0X系统照样能拍出相同甚至更好的片子(器材条件相近的时候,技术水平的差别就会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时候再主动地抛弃“全幅”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话说得有些绝对,但过分追求器材的人往往不会有太高的水平,这种推论也算是合理的。人人都希望娶一个美女做老婆,但真正娶回家之后却发现并非完全是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还可能离了之后再娶一个不漂亮的。追求是一回事,追求到手之后就是另一回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在80年代当村长

秋刀鱼的汁味

指尖笑

吕丹

西游之降妖

格朗茅台

穿越之情系异时空

花谢的季节

梦幻西游之神级外挂

会水攻的树怪

撞上恶魔爱上爱

陌上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