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章 王之涣,唐诗有温度,苏州皖,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一章我们要讲的是一个没去过边塞的边塞诗人,因为他家就在边塞!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迎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卒于任上,时年五十五岁。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

王之涣年轻时候的经历和我们之前说的陈子昂差不多,有点不同是陈子昂家里有钱,而王之涣祖上有钱有势。王之涣年轻时喜欢仗剑游玩,任侠仗义、放荡不羁。如果这样一直下去,只能成为一个败光家产的败家子。然而,不知什么原因他开始读书了,而且读的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当上了公务员后,王之涣凭借其出色的文采和超强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自己的一把手县令。县令深深被他的文采折服,将其女儿下嫁自己的下属,而且这个下属比他的女儿还大十七岁。对了,他做官的地方叫衡水。就是这个盛产老白干的地方,也是一个盛产清华北大学子的地方。

鹳雀楼上压群雄

鹳雀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该楼位于黄河边上,下临黄河,远处是中条山,想来视野极好。鹳雀楼旧址山西蒲州,是唐代的登临胜地。登高赋诗是古代诗人的常规操作,更何况这个鹳雀楼是个网红之地,游人路过必定打卡之地。在这座楼上,有很多古人的诗篇留在此地,比如李益、畅当。在王之涣还没来之前,他们的诗篇确实为鹳雀楼带来了不少游客。

开元十四年(726),由于遭人诬陷诽谤,辞去官职。在返回老家的途中路过了这个当时的网红打卡景点。于是王之涣便上去欣赏了下楼上美景,并作诗一首: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就这样,没有一丝丝的意外,也没有一丝丝的起伏,王之涣这首诗就盖过前人所有,更是后无来者。

全诗四句二十个字,无一字生僻,无一句难懂,但展现出一幅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气势连贯,厚重有力,虚实相生,意境雄浑,从此鹳雀楼的宣传文案就此敲定了,千百年来,从未变过。

夕阳依偎在中条山身后,渐渐要落下去,黄河水滔滔不息向着大海奔流。想要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只有更加努力。

旗亭画壁

王之涣赋闲在家也没有闲着,时常去周边城市逛一逛。诗人以诗交友、以诗会友。在这旅游的过程中结识高适、王昌龄。开元年间(具体时间应该在开元十九年至二十四年之间。这段时间,高适出塞归来第二次科举落地前后,王昌龄在汜水县尉和江宁县丞职位上,不过王昌龄将不满的情绪化为翘班的动力),三人于洛阳相遇。这日微寒欲雪,三人相约去旗亭喝酒听曲。在古代,诗的名字都是固定的曲子,内容就是填词。洛阳的这个旗亭里面的歌姬都在偷偷练着当世有名诗人的诗歌。三人一边喝酒一边听曲,最后约定:这些歌姬谁唱到我们的诗歌多以后谁就是诗坛老大!

歌姬们准备轮流开唱,只见第一位女士站起身来缓缓开口:“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一听,得意的往墙上划了一条杠,说:“这是我的《芙蓉楼送辛渐》”。第二名歌姬开口唱到:“开箧泪沾臆……”。高适听后,微微一笑,站起身来往墙上划了条痕迹,说到:“这是我的《哭单父梁九少府》”。第三位歌女唱到:“奉帚平明金殿开……”。王昌龄有站了起来,双手抱拳直呼承让承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过分经历

九指纹龙

我的女皇上司

魅男

我是真不想穿越

蜀地精英

乾隆四十八年

一万只熊猫

开着外挂再活一回

趁机

穿着草鞋跳探戈

水边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