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章 朝堂诗坛俱风流的张9龄,唐诗有温度,苏州皖,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春天的兰花枝叶茂盛,秋天的桂花洁白明亮。它们都在适合自己的佳节时期欣欣向荣的生长绽放。山中隐居的人闻到了兰桂的香气,非常喜欢,前来观赏。这么美好、清香的花儿,如果它们能有心思,为何会求着别人将他们摘走呢?最后两句是流传最广的名句,也是张九龄自己性格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表达诗人不趋炎附势、为人正直的高傲。
最后,我们要来欣赏张九龄最出名的一首诗。初到荆州,与妻子分别两地,在一个冷清的夜里,张九龄望着窗外的明月,想起了远方的妻子。(自古情深最迷人,心中有爱的人最是让人感动)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有些诗人一首诗就足以奠定诗坛地位,有些诗人一句诗就能站稳脚跟屹立不倒。张九龄就是这种诗人。如果说写月亮最好的诗句是什么,那肯定是这首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茫茫的大海中,一轮明月缓缓升空,你我虽然相隔天涯,但是却能共同看到这一轮明月。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亲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沿途的露水打湿了衣襟而浑然不觉。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
读完这首诗,是不是意犹未尽,感觉还有话要说。这正是这首诗的魅力,让人回味无穷,恍然如梦,给读者无限丰富的遐想和感怀。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正是这首诗给读者留下的最优美的礼物。
这一章节写到这里已经结束。但是笔者仍有意犹未尽之感。为何?羁旅万里之外,遥望故乡的方向,再读一读“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样诗人颠沛外地思念家乡的诗句,这种感觉,像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在古代,那个车马书信都很慢的时代,大多数人都为了生活和理想奔波,等再回家时,早已物是人非,不见当年模样。这也使表达思乡思家之情的诗歌不胜枚举,作为一个诗人,不会写思乡诗的诗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诗人。比如中唐诗人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寄递家书的细节和思想活动,w.knsh.细腻真挚的表达了做客他乡对家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乡愁是生生不息的血脉。故乡是黄昏后耕作归来被夕阳拉长的身影。仿佛每个人都被下了一种叫做思乡的蛊,让人魂牵梦绕,牵肠挂肚。故乡更像是心爱的姑娘,只要她轻轻呼唤,不管多远都要回到他身边。
在这些炽热的情感中边塞诗人们的思乡尤能让羁旅在外的我产生共鸣。边地男儿无法与家人长相守,国在家前,这种矛盾中的苦涩滋味也只有一个人自己品味。白天时在“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征战中不可能将这种苦涩的愁绪带到阵前。但是午夜梦回,望着“天涯共此时”的当空皓月,会有千万颗同样的心奔向不同的地方,那些地方叫做故乡。清代的纳兰性德一首《长相思》为天下羁旅异乡的人道出了这历经多年,依然炽热的乡愁: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我们不知道当时在军中的纳兰要这首诗写给谁,在夜深人静时,或许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思念留在心头。这满篇的刻骨思念让人动容。每每读起,感同身受,在有所相似的经历后,更觉得这首词像有了生命一样,奔跑着撞进自己的心房。
写到这儿,看不见外面的月色,站在窗口,望着一片漆黑的夜,点燃一支烟,看着一点火红上升腾的烟雾,在朦胧中依昔看见了家乡。
我想我是想家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