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章 唐诗的拦路虎与催化剂,唐诗有温度,苏州皖,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唐诗的拦路虎
唐诗的拦路虎——宫体诗。宫体诗源于南北朝期间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是,在东宫与当时的官员文人墨客吟风弄月、歌舞升平所形成的一种诗风,一直延续到陈后主、隋炀帝时期。李唐建立,经历了多年的战火及分裂,人心思定但是仍暗流涌动。处于政治需要,李唐需要宫体诗的歌功颂德来维护统治的稳定。初唐的前60年是宫体诗不断发展壮大的巅峰时期。期间代表人物虞世南、上官仪、上官婉儿等。宫体诗诗描写宫廷生活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内容多描绘奢靡的宫廷生活,女性的感情世界,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等,用词华丽优美,但是感情苍白。一味的追求辞藻华美,音律流转,却脱离现实,远离自然。
唐太宗李世民好诗词,在秦王时期,网罗十八学士于王府之中填词作诗(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等十八人并称十八学士,时常在一起讨论政事、典籍、诗词歌赋),本想一扫南北朝时期的宫廷诗风,但是现实中却南辕北辙,无法摆脱宫体诗窠臼。一方面是李世民本人和其臣子的诗歌水平局限,还无法脱离整个大时代的潮流。一方面是其在玄武门之变称帝后的政治需求,需要用宫体诗来维护自身的形象。还有一方面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齐梁余风仍在影响着绝大多数的创作。高宗继位及武周代唐期间,宫体诗逐渐走向巅峰。官至宰相的上官仪,其秤量天下才子孙女上官婉儿,亦被称为“巾帼宰相”,祖孙两代是初唐后期的宫体诗的杰出代表。
初唐后期,宫体诗组逐渐走向衰败。究其原因,一是几代初唐诗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多元的唐诗气象,诗歌不再只关注宫廷生活、女性情感,逐渐瓦解了宫体诗的铜墙铁壁。二是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国家稳定,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宫体诗已经不适应历史潮流。三是科举制中以诗赋取士,天下读书人改变命运的机会在诗歌中,唐诗的爆发和多元化必将代替宫体诗站在了历史的舞台中央。
下面我们欣赏一首诗和分享一个故事。
《玉树后庭花》
南北朝陈后主陈叔宝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陈后主的这首诗写的是后宫嫔妃们的妖娆美丽,用词哀怨靡丽,这首诗也被称为亡国之音。
全文赏析:
楼殿高阁前有芳林花草竞相争春,妃子们本就貌美如花,再加上盛装打扮,更加显出倾城之貌。妃子起初掩映着窗子,外面春光的娇美之景无法进入她们的芳阁。但妃子一出闺阁,万般春日丽景都失去了颜色。妃子笑容可掬,盈盈走出门户。她们的脸就像带着晶莹雨露的鲜花,她们的美态就如玉树那样秀丽,流光溢彩,清雅别致。花儿从开放时的争奇斗艳到枯萎的凋零是很短暂的时光,到花瓣都落光的时候一切又都归于了平凡。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彩楼赛诗》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上官婉儿。公元664年,其爷爷宰相上官仪因谏言废除武后,被武后所恨,诬陷谋反,满门抄斩。爷爷上官仪和父亲上官庭芝被处死,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因其母郑氏是当朝太常少卿郑休远之姊,母女免死,没籍掖庭(掖庭宫是宫女居住和犯罪官僚家属妇女劳动之处)。是金子总会发光,母亲的教育加上自身的天赋,在亭亭玉立中终被发现,成为自己灭门仇人武则天的近仕。她深得武则天的信任,群臣的奏章和朝廷事务都让她参与决策,成为武则天的第一助手。但是婉儿的才情、善良、正直,让她也曾忤逆过武则天,论罪当诛,因怜其才而黥(qínɡ)其面,就是在脸上刺字。上官婉儿请求将刺字的地方按照形状绘制梅花,宫中女子见后争相效仿,成为流行后宫的“梅花妆”。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又五王政变。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等大臣在洛阳紫薇城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武帝退位,中宗继位,“明习史吏”的上官婉儿被中宗看中,晋升昭容。随着中宗对他的倚重,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力,成为称量天下的“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在诗歌上更是独树一帜,与其祖父的诗文共称“上官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