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写在文前—小苏有话说,唐诗有温度,苏州皖,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对于唐诗,六爸并不像诗词大会中的那些选手,储备了太多的诗词量。我也不懂韵脚,不懂平平仄仄。甚至,对于大多诗作的赏析我都不能做的很好。那么我为什么还有勇气写下这样书呢?因为,我认为唐诗并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它属于大众的,不管韵脚平仄,打开唐诗,总有那么一句诗可以直抵灵魂,让你产生共鸣甚至会心之所向。我就是想把这些直抵灵魂的诗作和诗人用我的视角记录下来,这期间将我想传递的思想价值全部著于笔尖。
我会挑选一些诗人和他们的一部分诗歌来讲述。并不是简单的罗列和搜集,也不是一股脑的把所有的诗人全部录入。选一些我自己认为有必要的那些诗人,通过对他们人生的娓娓道来,可以让小朋友在他们的故事中了解唐诗,了解那个万国来朝的大唐盛世。更是向让小朋友在这些诗歌中汲取力量,增长阅历,拓展思维,树立价值,培养品格。
读唐诗,听唐诗背后,诗人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一篇诗作的前因后果,这应该会比背诵并默写全文来的温柔些。想要了解唐诗,那么我们先从诗人的共性出发,了解这群有可爱、有可怜、有可恨的人们。
诗人们都很有才!作诗只是他们有才展示的一部分,散文、策论、赋词等等都是手到擒来。他们不仅秉承汉晋遗风,也能不落窠臼创造唐诗这一体裁表现世间万物、人情冷暖、怀古讽今、咏物言志。隋朝创立科举制(不得不说杨坚很伟大,作为世家大族敢为寒门铺登梯),唐朝时,科举取士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诗赋取士是科举中的重中之重,可想而知,不管寒门庶子还是世家豪族,都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争取入朝为官的资格,诗歌发展壮大已大势所趋。
写至科举,六爸有感。隋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因为杨坚励精图治都不够傻儿子杨广败坏的(杨坚在位期间被称为“开皇之治”,这是可以和汉时“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相媲美的盛世局面)。虽然选择继承人的眼光有点问题,但是科举制的创立足可以将他推上中国古代帝王的前列。科举制是打破世代簪缨的豪门贵族垄断朝纲的方式,而科举制的创立是由一名世家大族出身的皇帝推出设立的,自绝后路只为寒门庶子留光明,可见杨坚的心胸和气派。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唐朝之前,屈指可数的寒门庶子能登上历史的舞台,像在历史长河中丢下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而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吴广,一统寰宇的汉高祖刘邦,但他们在史书上的评价并不光彩。尤其是被称作流氓皇帝的刘邦。历史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豪门大族和士大夫阶层手中,他们从骨子里是对寒门的鄙夷和唾弃,他们无法接受出身市井的草寇流民站在最高处呼风唤雨,挥斥方遒。出身决定命运,你生来如何就该如何,这是世家豪族眼中的社会规则。絮絮叨叨这么多,就是想说,科举制的创设是多么伟大,虽然科举走到最后变得畸形,但不能否认科举制的施行为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扇门,瞬间由一束光射向了神州大地。
诗人们都想做官。学而优则仕,将满腹经纶化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每一个诗人的最高理想。为了做官,诗人们卯足了劲,在长安上演着一幕幕可歌可泣还有些可笑的求官盛宴。有些诗人一路坦途,有些诗人在进士门槛边徘徊不前。在求官、做官的形态中,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也流传下来,为他们的求官做官路平添了些许色彩。
诗人们都有文人傲骨,但是也有文人的通病——清高自傲。他们的傲骨是不与官场龌蹉同流合污,仗义执言不畏生死,直面黑暗仍能遗世独立。他们的清高自傲注定他们不能在官场中如鱼得水,在政治游戏中,他们如同稚子一样,不成熟的政治行为注定悲剧一生。(六爸注:也不全是,还是有几个怪才深谙官场规律,一路扶摇直上。)他们生在一个幸福包容开放的时代,你的傲骨,你的清高都被包容,除了郁郁不得志外,仍可纵情山水,逍遥人间。
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对六说,这些诗人都有文化,也有文人的清高自傲,我们学习他们的文采、操行,但是对于有些诗人的德行我们要看清楚,在后面的诗歌学习中我也会表明立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到:“是故才德全尽为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就是说有德有才的人是圣人没才没德的人是愚蠢的人,德高于才的人是君子,才高于德的人是小人。
最后用艺术家徐悲鸿的座右铭作为本书的开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