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老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章华夏故国行续九,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在家老大,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夜,北京贤良寺,来京的几位汉人大员均居住于此。

晚餐过后,几位汉人大员击中在曾国藩居所,几人正品茗细谈。几人回想起白日里三国与清廷的交锋,还是忍不住心惊。

“伯涵兄,几位老弟,今日差点出了大事。那鲁王也是口无遮拦,你看不上满人也就罢了,何苦拉上我们几位,如果起了冲突,后果不堪设想(当然奕、慈禧能够想到的亿他们的智力更没有问题)。要不是伯涵兄挺身而出出言周旋,今日危也。”左宗棠尚心有余悸地说道。

“季高老弟过誉了,即使我等不出声,也不会有什么大事,没见到恭王在鲁王出言之后服软了吗?三国是不想多事,恭王他们是不敢多事,想那三国连败法夷、俄夷,又灭秘鲁,实力何等强横,虽说其均以三国示之,但这几场大战无不以一国为主,朝廷怎敢与其翻脸作对?如今三国缺人,移民是其当务之急,在20年内是不会多事的。到是季高老弟你,将任陕甘总督,俄夷、阿古柏之流凶狡异常,务必小心。”曾国藩出言道。

李鸿章:“季帅此去,三国答应供给军需,在以季帅之能,应无大碍。只是在从天津来的路上听到欧阳景天谈到,三国的火枪、火炮远超西夷,又极复杂,而我朝兵丁多为文盲,难以使用。三国将为季帅重新生产一些简单些的火枪、火炮使用,怎么也得到年后(此时未到春节,春节为1866年2月15日)运到,待装备齐全出发,最快也得到春夏之交了。”

“岂有此理,我朝兵丁多为文盲,难道他们的兵卒都是读书人不成?好用的武器不给,让我朝的兵丁拿着土枪土炮去抗外敌不成,分明是瞧不起我朝,可恨!”前来拜会几位中兴名臣的同治二年探花,翰林院侍读张之洞恨恨地道。

“孝达老弟别说,在下听到孟正文说道,三国的一般兵丁还真的是读书人,他们规定不是小学毕业不准入伍,小学5-6年不等,带兵的军士必须入伍5年以上,初中毕业以上,初中又要3年,这还仅是兵卒而已;其低级军佐须在初中毕业进入低等武校(中等军校)二年以上毕业才可入伍带兵,如需升至营官,还需进入高等武校(普通军校)2年学校,毕业后才可升职,如需升至将官,更需在国家最高武校(陆军或海军学院)学习,两年,毕业后才可升职。”这几日与三国官员打的火热的刘坤一解释道。

听到刘坤一的解释,厅内众人齐齐吸了一口凉气,左宗棠喃喃的道:“听岘庄老弟如此说,那三国如此奢靡,这得耗费多少钱粮,小兵需读书5-8年,军佐、营官、将官须在学校10年、12年、14年不等。读书种子全入军伍,那治理国家的士人呢,总不CD去当兵了吗?”

“当然不是,”李鸿章说道:“听欧阳景天说,三国情形仿佛,均是全民,无论男女,六岁必须入学,如不入学治其父母之罪,如今三国孩童入学率在9成以上,而那不足一成也并不是没有入学,而是因为个人资质原因未毕业或其他变故。而三国朝廷对小学给予补贴,教员领取俸禄,数额虽少,也可足够个人使费,且均为女子,入学孩童中午供给午餐,官府花费。其从政士人升迁途径于军伍相仿。其国内也是秀才、举人、进士三等。原先秀才是需要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共14年毕业之后考取,接着考举人、进士,与我朝相同,不过与我朝不同的是秀才可以选官。现在又有些变化,大学毕业二年才可考秀才,在县级任职4-8年才可考取举人,举人选官任职4年之后才可考取进士,才有可能任职中枢。而要登顶,至尚书、内阁要职,仅仅进士还不可,须有更高学历。如硕士、博士之类,该学历一般2-3年。需博学鸿儒方可教之,因此类博学者甚少,所以其朝廷诸公均有教养之职,今日三国的副相、尚书均有任务,每人带3-5人不等,类我朝之入室弟子,日日在旁亲自教导,但毕业也不简单。需提交策论(论文),在除座师外5-7人考评合格才可毕业。所以在三国,如同孝达老弟这样的少年举人、青年探花是不可能的,秀才一般22、3岁以上才可考取,举人最快需在26、7岁以上才可考取,进士最快需在32-35岁以上才可考取。且三国对最高年龄亦有限制,秀才最高28岁,举人最高35岁,进士最高42岁,超龄不再允许考试。”

听到李鸿章的介绍,座中各人均悠然神往。他们都是读书人出身,连科场败将左宗棠也不例外(考到举人三次参加进士考试不第),对于教育的热衷是其本能。各人默算了一下自己如在三国的情形,均发现在三国无论如何也不会这么快。但三国对于教育的重视令众人大起好感,连传说中的三代之治也是远远不及,除了对外敌狠点,基本上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最高境界了。最后左宗棠悠悠到:“恨不能年轻三十岁,前去三国求学,也看看到底如何富足。政事、军事如此,其他谅也不差。”

中国历朝历代(除蒙元外)的当权者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只要重视教育的官员、朝廷就是好的(其实也不尽然),对一些贪官即使罢官回乡也是重视教育,以育人为乐视而不见。这其实是深藏在基因中的一种认同,是我族历经磨难终能崛起的深层原因,只是他们不知道罢了。君不见任何时期地里多收了一点粮食,连一字不识的农民在家里稍稍宽裕一下就四处求人,让自己的子弟去认几个字就是明证,更不要提自古以来对老师的重视了(特殊时期除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乱世潜龙

就叫我刘老师吧

光荣之路

贺兰才人

穿越当权臣

残梦痕

帝国殇

赵铭恩

拯救大唐之大唐皇帝聊天群

一叶烟尘

第四天灾中的冒牌大魔王

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