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文重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3章 炭行(3),黑金王朝,亦文重生,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今天钟三听了钱掌柜所说,更加觉得钱掌柜是石炭买卖的专家,他为自己能够和钱掌柜认识感到高兴,看来自己做的是对的,如果没有这位帮手,自己又怎能搞清楚这陌生买卖的来龙去脉呢,这真就应验了一句话——隔行如隔山。
钟三接着钱掌柜的话说道:“大哥,如果按您这样说,那小弟现在身边有这次王千户赏的三百两银子,已经足以应付这八人炭行一年的开销了吧?”钱掌柜笑着道:“贤弟,我还没说完,你继续听,”钟三点头称是。
钱掌柜继续道:“其实,这笔八十两银子的首年费用里,你只要考虑人工的五十两,另外的车马装备,我这里本来就有,到时候注入你的炭行,就可以了,”钟三听了赶紧谢过了钱掌柜。
钱掌柜摆摆手道:“不过还有个问题,就是铺子,虽然我现在这里有这么个小铺面,但如果你要做大,我不建议把新的炭行放在我这里,你最好要另辟一处,而且,这个地方最适合就是在城中,那里比较繁华,离县衙又近,对于今后的发展肯定很有帮助,不过那里的价格可不便宜,带有正房、厢房和门面的稍微像样点的铺子,至少得要三十两一间,这也是一个成本,”“嗯,这个房价我也可以承受。”
“然后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未来的扩大生产,现在这八人炭行,一个月连着干不休息,也就只能镐个七千多斤的炭,这点炭又能起到多少作用呢?就算全部都能卖掉,按现在咱们阳城一文铜钱二斤炭的价,一年也就是不到五十两银子的入账,付炭工的工钱都还不够,贤弟你说我一年要亏多少钱?”
“所以咱们才要把石炭卖到省城去,那里的炭价可比阳城高多了!”“嗯,不过如果把石炭卖到省城,就还需要考虑到车马运输的成本,你第一次来我这里时,我和你说过,一辆骡车能运二千斤炭,咱们两辆骡车,一次可以运四千斤炭,一年产出的十万斤炭,运到省城就是二十五次运输,每次来回需要两日,一辆车配一个赶车的,因为路远疲乏风险大,赶车人一天的工钱至少得按熟练镐工的二十文算,两日就得四十文,加上省城一晚住宿和来回路上的干粮饭食,也得要个五六十文,这样加起来就是一百文,两辆车总计二百文一次来回,一年二十五次来回运输,就是五两银子的路费,那咱们这十万斤炭从产出到运输,一年总的成本就是差不多八十五两银子,十万斤炭按照省城一斤石炭二文钱的价,可以卖二百两银子,那么总共可以赚一百一十五两,平均一斤可以净赚差不多一文二,当然这并不包括买铺子的钱以及骡车损耗、打点用费、官府税收,另外就是镐工也需要休息,不能天天镐炭,还有夏季雨多,很多天也不能开炭,最主要的就是别出人命,出了人命赔偿起来可就厉害了!”
钟三听了这话眼前一亮,他心想上次在张知县面前说起石炭时,他还说一斤炭的利润应该是半文到一文呢,现在经过钱掌柜这么一精算,居然达到了一文二这么多,不过就是这十万斤的产量对于省城的需求仍然不足,因此,他就想到,如果可以增加每个镐工的镐炭量,那应该还可以赚得更多,因为工钱如果不变,那产出当然越大越好了。
他这样想着,便接着问道:“大哥,经您这么一说,我算是基本搞清楚了,原来这一斤石炭卖到省城竟然能赚到一文二的利润,这真是超乎想象啊!”“是啊!要不咋说省城的炭贵呢?这不也是你上次听到的嘛!”“唉,大哥,小弟不识字,也从未做过石炭买卖,所以算不清楚这些数字,不过大哥,我还在想一件事,就是咱们到时候到底该怎样增加石炭的产量呢,因为毕竟招人没那么容易,熟练的镐工可能也没那么多吧?”
“嗯,你这个说得对,阳城乡民大都对石炭买卖没有兴趣,镐工本来就少,熟练的就更少了,所以我在想到时候还得对新招的炭工进行训练,然后才能正式上岗开工,”“嗯,这个我同意,这训练的事也得靠您才行。”
“这没问题,另外我还在想,这些年以来,我做这石炭买卖,除了积累了找炭和管理的经验,还有就是发现咱们阳城这种镐炭的方法实在太低效,光靠人工背炭、提炭和排水,真是既费时又费力,比如说炭镐出来装到筐里,靠人工往上提,需要用很长时间,还有那渗出的水,也要靠人力把桶提出井洞,速度也很慢,这就造成井底的镐工必须等在那里,把时间都浪费了,而且,现在用的都是单眼井,所有进出全靠一个通道,也造成了运能低下,这些都导致一天一人的产量只有五六十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