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归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字条游戏,黑暗间谍,千山归来,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悦欣急速回头,一闪而过,只看到巷子里的一个侧影,那个人几乎是背对着他,难道这个就是传递纸条的人,她的心情有些激动。
就在她上车的时候,在车厢一个缝隙里,有一张纸条。这个位置车夫很难看到,而坐上车的人很容易就能发觉。
她已经收到了十张类似的纸条,这些纸条来的非常奇怪,有时候在她的口袋里,有时候在她包里,有时候在她的鞋里,有时候在她打开的饭盒里,甚至有时候就夹在她的家门上,这次在她坐的黄包车里。仿佛那个人无时不刻就在她身边。
而她却不知道那个人是谁?
因为,纸条上说过,不要有任何探查他的举动,这对自己和他都很危险。
每次纸条的最后都会留下一个有趣的指示,比如:如果答应,那么明天想看到你穿那件兰花旗袍。如果你认为我说的是正确的话,你明天就涂你那种淡红色的口红,如果你能理解,那就让那支漂亮的嵌珐琅的发卡说话。他对她似乎很熟悉,几乎记得她曾穿过,戴过的一切。
每次,她都会选择正面的,积极的回答,按照提示去打扮自己。她知道,那个人会在某个地方欣赏他,女为悦己者容。哪怕他是个日本人,但是,她能看的出,能感觉得到,那个人是反日的!
就这样,他们以特殊的方式交流着。
纸条当然会被烧掉,而每次她都要查德文字典,因为纸条上的是德文。
其实,一度她也认为他是日本人,因为,他的德文。
那个人用日语怕她不懂,那个人又不会中文,所以选择了德文交流。其实,那个人几乎对自己无所不知,又怎么会不知道她是会日文的。安全,肯定是从安全方面着想。
直到有一天,她在自家门口发现了一个小册子,还有他留给她的纸条,证明了她猜测的是真的。
那已经不是纸条了,而是一封很长的信。
看了信之后,她几乎失眠,烧掉了信,将小册子放在一个极不容易发现的地方。那是一个竹筒,小册子就卷起来塞入那个竹筒,又将竹筒和一堆竹筒放在柴火堆上。
因为小册子的第一页就写着:一片树叶只有藏进森林才不会被找到!
小册子最后一页是摩尔斯码的规则和三百位的圆周率,他要求她,把圆周率从213位,倒背至105位。
心里一颤,她觉得她的心融化了,因为二月十三日是她的生日。那么一月七日会是那个人的生日么?
收到那封信的第二天,她没有按照提示打扮自己,她想到了很多,哪怕现在她被某种感情塞满。
然而,哪怕她早有预料将要有的后果,可她还是像飞蛾,明知道那里是深渊,也躲不开光明的诱惑。如果她是孤儿该多好!她就会义无反顾跟他走!哪怕丢掉性命。
她是躲避战乱从北平回到上海的,他们家没有男孩子,父母只有她。她选修日文是有想法的,知道凭她一个弱女子,或许就能凭这项技能,将来能为这个积弱的国家出点力。
同学上街游行,她没去,同学到二十九军去慰问,她没去,不是不想去,而是再等一个机会。
于是,临走的时候,她拿到了一个推荐信,那是她的日文老师信腾素衣给的。
就是那封推荐信,让她顺利地进入了话务课!因为,话务课后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部门电讯课。
那一天,她没有按照信上说的那样打扮,中午也没去食堂,眼睛红红的,头晕晕涨涨,是孙姐帮她打的饭,值班长又安排她早早下班回家。
——————
那天,那个人应该没看见她。
回到家里,在大学教书的父亲,因大学毁于战火,闲赋在家,家中虽然有积蓄,还是想谋一份差事。
他已经收到几封来自于内地大学的邀请信,那些流亡的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大夏大学、上海同济大学……教授的缺口严重。
作为一个学校毁于战火的教授,自然痛恨日本人,很想要前往内地。但是路途遥遥,战火不断,一家老小,谈何容易。
因此,刘父在家里一筹莫展,看到女儿回来,脸色也不好看。
“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刘父的语气显然不善。
刘母也是心疼女儿,昨晚,看到女儿房间的灯光一直亮到很晚,或许,女儿大了,有了心事也不准。
白了刘父一眼,拉起女儿的手,柔声道:“小欣,走,到你房间。”
“不,妈,我想跟爸爸说句话!”
刘家爸妈都是一愣。
“爸,你能不能带妈离开上海,不是复旦苏伯伯给您捎过信么,让您去长沙么?”
“怎么?你有什么事?一定要跟我讲!”
“妈,你别过来,爸,请您跟我来。”
刘母要跟过来,刘父用眼神制止了,他知道这丫头自小就有注意,选择去北平读书而不是留在上海,躲在父母的羽翼下,就让刘父岁这个女儿有些敬佩。可惜,终究是女孩子,若是一个男孩,也是到了报效国家的年龄。
满是狐疑的刘父随女儿来到柴房,看着女儿从那堆木柴上抽出一根竹筒,手拿竹筒向柴堆一磕,一本小册子滑出。
接过小册子,只翻看了两页,刘父就立即将小册子塞回竹筒,放回原处,面沉似水,扭头便出了柴房,回到书房。
留下刘悦欣在柴房。
直到晚饭时间,娘俩也不敢吱声,坐在饭桌旁,看着那扇紧闭的房门。
门开了,刘父走了出来,仿佛又苍老了一些。
“吃饭!”
——————
一家人,默默地吃饭,气氛压抑得能滴出水来。
吃完饭,刘父走回书房,就在踏入门口的时候,说了两个字“过来!”
刘母要站起来,刘悦欣苦着脸摇了摇头,蹑手蹑脚进了书房,将门轻轻地带上。
“什么时候开始的?北平还是上海?”
“一个月前。”
“共还是国?”
刘悦欣摇摇头。
“国,可以,共,不行,能抽身么?”
刘悦欣不置可否。
“我和你妈不能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