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带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八十八章 李老3,跑了……,奋斗在开元盛世,匹夫带刀,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宝十一年八月初一,天子登临勤政楼,下制书,要御驾亲征讨伐安禄山,百官都吓傻了,新任大唐首相严挺之更是直接出言,称“不可”。
天子却不顾严挺之的阻拦,坚持将制书下达,随后又公布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
任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中丞兼置顿使。
任命京兆少尹崔光远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
命令宦官边令诚掌管宫殿的钥匙。
公布了这些人事任命之后,直接退朝,只留下文武百官在金殿之上面面相觑。
退朝之后,首相严挺之,淮南进奏院的谢正、杜甫齐聚一堂,讨论了半天也没讨论出来一个结果,谁都不知道李老三这是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只能静观其变,如果第二天他还穷折腾的话,说不了别的,只能派人前往汜水关通知谢三郎。
即便他们都知道谢直如今身临一线对抗安禄山,留下他们三人在长安就是给他稳定大后方的,本不该用长安事务去打扰他,但是作为整个大唐明面上和实际上的领袖李老三要是抽风的话,不告诉天下兵马副元帅,也实在是不行啊……
结果,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李老三根本就没给他们这个机会。
当天退朝之后,就直接移居大明宫。
天黑以后,天子命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集合禁军六军,重赏金钱布帛,又从闲厩中挑选了骏马九百匹……
天刚发亮,玄宗出延秋门离开长安宫城,准备离开长安,方向,却不是向东,而是向北,往西北方向而去……
李老三根本不是要去汜水关!
他的随行人员,仿佛也能佐证这一点……
杨贵妃姊妹、皇子、皇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信宦官、宫人……
这哪里是什么“御驾亲征”,分明是逃难!
而且还是最为慌乱的那种,因为他连宫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孙都弃而不顾!
说白了,一句话,天子李老三,跑了!
天宝十一载八月初二,就是李老三跑路的这一天,百官还都蒙在鼓里,严挺之还带着人上朝呢……
宫门口还好,金吾卫仍然整齐地站在宫门之外,人员齐备、刀甲明亮。
结果……
宫门刚刚一打开,就看见一群宫中内侍、宫女乱哄哄地出逃,跟一窝蜂一样,冲撞得文武百官东倒西歪,连首相严挺之都差点被撞翻了……
严挺之急眼了,亲自抽出金吾卫腰间的仪刀,着实砍翻了几个内侍,才算面前控制住这场突如其来的混乱,拉过来一个内侍一问,天子呢?
内侍早就被吓得够呛,回话也不讲究,直接就告诉大唐首相,天子?今天早晨天还没亮就跑了……
一句话,气得严挺之差点厥过去……
跑了?
你跑个屁啊!
人家谢三郎,就是一个天下兵马“副元帅”,不畏艰险,亲临一线,带着区区三千淮南铁甲抵挡住安禄山的十万叛军,人家都没说要跑……结果李老三你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在大后方安坐不说,竟然还跑了!?
跑啥!?
再说,要是谢三郎在汜水关大败亏输,你身为天子,肩负大唐国运,暂时“战略转移”一下也算说得过去……
可是人家谢三郎在汜水关,不但顶住了十万叛军的攻击,还建立完整的防御体系,跟叛军打得有声有色的,还独创了“五行守城之法”,眼看着就要开创一个守城流派,成就一代名将的名号名垂青史,就算是一种“手势”,也是跟安禄山“战略相持”呢……
这种情况下,你跑啥!?
严挺之暴怒之后,拎着带血的仪刀,就在宫城门外,对文武百官发号施令。
第一个,严令掌管宫城内钥匙的边令诚,必须马上将飞龙厩的宦官操演起来,专事负责宫城之内的安全相关事宜,再出现宫人大规模逃亡之事,就提头来见!
第二个,下令新任京兆尹崔光远,专事弹压长安地面,官员,百姓,无论是谁,胆敢趁机作乱,可以先斩后奏!
第三个,下令淮南进奏院,将长安中事儿,快马传讯汜水侯谢三郎。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请新任御史中丞魏方进即刻出发,向西南方向追寻天子!
严挺之却不知道,他刚才大发神威,以金吾卫仪刀斩杀乱跑宫中之人的时候,李老三已然过了便桥。
李老三坐在车上,脸上有些木然,轻轻抓着杨玉怀的手,眉头紧皱,却不知道在想什么,突然之后,车后一阵喧哗之声,让他回过神来。
“怎么回事?”
自有人前去探查,片刻之后打探了消息回来,高力士听了之后这才回禀,是杨国忠在派人放火,准备烧毁便桥。
李老三直接摇头,“官吏百姓也要逃命啊……我这个天子当先逃脱,本就是不该,如何还能断了他们逃生的道路?”
高力士闻言,直接回身去安排,自有小宦官去向杨国忠传递天子口谕。
李老三突然开口,叫住高力士。
“刚才你说杨国忠要放火烧毁的,是灞水之上的便桥?长安城西,便门正对的那一座?”
高力士连忙点头。
李老三却突然自失一笑。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开元二十三年,谢三郎还是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就平灭了两场叛乱,一场,是刘普会,在洛阳城外刘家别业,另外一场,是刘志诚,就是在这长安城外的便桥左近……”
高力士听了李老三的话,无言以对。
他知道李老三要说的是什么!
自从谢三郎身兼三使、坐镇扬州以来,有关他的逸闻,他的经历,早就传遍了大唐,尤其在他天宝十一载回京之后,关于谢三郎的种种传闻,更是喧嚣之上,至少在长安城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作为李老三的贴身内宦,高力士堪称所有宦官的“顶点”,他如果想知道点什么东西,都不用自己开口,自有孝子贤孙帮他打听得清清楚楚。
现在李老三提到了谢三郎,又提到了长安城外的便桥,更是直接点明了开元二十三年的那一场如同闹剧一般的“刘志诚叛乱”,高力士哪里还不知道李老三到底要说什么。
他刚想开口,却根本不知道说什么好,到了最后,也只能闭口不言而已。
只听得李老三说道:
“谢三郎也曾火烧便桥,却是因为当时他麾下仅有金吾卫八十人,面对刘志诚麾下两千余弥勒教教众,要破釜沉舟一鼓作气地冲杀过去,烧毁便桥,是为了绝了所有人都后路,让麾下金吾卫能够一往无前,同时也是担忧一战不定,被溃散的弥勒教信中趁乱通过便桥冲击长安城……
今日,我等也烧毁了便桥……却是为了阻挡追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