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带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三章 如此谨慎斟酌,奋斗在开元盛世,匹夫带刀,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九龄一句话,就给这个其乐融融的常参朝会。按下了暂停键。
你让我谨慎、斟酌……
有什么可斟酌的!?
这种说话的方式,就算是在平常人接触、聊天的时候用出来,都显得非常不客气,跟不用说使用在常参朝会了……
张九龄这一句话出口,李老三的脸当时就黑了,这也就是张九龄这个大唐首相,再加上刚刚才同意了李老三“回家”,但凡要是换一个别人,李老三现在就想下令,命金吾卫把他推出去杖毙喽。
张九龄仿佛没有看到李老三越来越难看的脸色,直接问道:
“请问陛下,您传口谕给政事堂,让张某斟酌三堂会审幽州偏将安禄山丧军辱国事,是要张某对三堂会审的情况再复核一遍吗?
这个工作,自从接到了您的口谕,政事堂专门又重新复核了一遍……”
李老三听了,脸色这才稍稍好转了一些,原来是把活儿已经给干了……嗯,人家也不是拿咱说的话不当回事,就是没弄明白到底“斟酌”什么而已……
然后,李老三就和满朝文武一起,听着张九龄开始描述人家这几天到底是怎么“重新复核”的。
三堂会审幽州偏将安禄山丧军辱国事的结果,经过五名参与这场三堂会审的官员共同签押,经大理寺卿复核之后,上报给了政事堂。
政事堂正常审核以后,确定没问题之后,才上报天子。
整个程序,都是正常流程,而且每一步都是可以追溯。
但是呢,天子传了口谕,谨慎斟酌,政事堂这边一看,好歹地给天子个面子吧,得嘞,咱也别嫌麻烦了,重新审核一遍吧,而且除了正常的流程审核之后,再联系一下所有参与三堂会审的官员。
具体而言。
御史台。
张九龄特意找到了御史台的老大李商隐李大夫,那场三堂会审,是你们御史台对程序和流程进行监督的,在三堂会审之中,有没有什么违规的地方啊?
李尚隐说了,据我所知,没有,我也特意找到了参与这场三堂会审的监察御史杜九郎,我问了,他说程序上都没有问题,你要是不信,咱再问问他?
张九龄是说了,天子传了口谕,要求你咱“谨慎斟酌”,我也不是不相信你们御史台,咱谨慎起见,咱还是问问吧。
就这么着,两人特意把杜九郎叫到了面前,相同的问题有问了一遍。
杜九郎都快疯了,这点事怎么还没完了啊!?我都说多少遍了,没有问题!这场三堂会审,从程序和流程上,没有问题。
御史台既然没有问题,张九龄就开始找刑部。
刑部刘侍郎特别主动地配合工作,一听是有关这场三场会审的,顿时连连苦笑,特么的我连句话都没说,这也能找到我头上!?
张九龄赶紧解释,不是那么回事,天子传口谕,巴拉巴拉,不是针对于你个人的。
刘侍郎这才稳定了情绪,直接说,按照道理说,三堂会审,各有分工,我们刑部呢,主要负责侦查这一块,不过这一场审理幽州偏将安禄山,跟以往的案件都不同,基本不用我们刑部出手去侦查,事实上,在这一场三堂会审之中,我们刑部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人证、物证进行了复核,具体到这个案子,就是授权安禄山带兵出塞的文书啊,什么幽州用印的战后损失统计结果,还有亲眼看到安禄山率领亲卫砍杀边军的小兵……别的咱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刑部可以确定,这些人证、物证、都是真实有效的……
至于审理的过程,我一句话都没捞上说,就不多废话了,不过我可以确定,以我这些年参与三堂会审的经验来说,这场三趟会审,没问题……
张九龄一听,行嘞,人证、物证这边没问题,亲自参与三堂会审的官员也没有问题,那么刑部就没有问题了……
下一个,大理寺。
张九龄找上了直接责任人,大理寺少卿,袁仁敬。
他们哥俩儿是好朋友啊,自然说话更加随意了,不过能,人家袁少卿也是个明白事情的人,关系熟归熟,公事是公事,一码归一码,就算能够说话随意一点,该表达的东西一点也没落下。
袁少卿说了,三堂会审都是依照律法进行的。
审判的程序,符合律法。
审判的内容,符合律法。
审判的结果,符合律法。
说白了,判了他一个斩刑,理所应当,他安禄山死有余辜!
张九龄自然是相信自己的朋友,既然袁少卿都这么说了,他自然也就信了,不过张九龄身为大唐首相,自然也懂得规避责任,你说了,我信了,但是,你给前面两位一个待遇,签字,保证你所说的一切,都是基于事实情况,没有隐瞒、没有刻意误导。
按照道理说,一般的三堂会审,复核到了这种程度也就行了,刑部、大理寺、御史台,所有参与三堂会审的官员,都签下了保证书,这要是还不行,那就不是复核,那是找事儿了!
但是,有关安禄山的这场三堂会审,到了这种程度,还不成。
为啥?
还有两位军事专家呢!
张九龄就又招来了兵部的张侍郎和监察御史谢直。
人家张侍郎一听这事儿,就特别意外,满脸古怪地看了谢直一眼,随后跟张九龄说,我作为军事专家参与这场三堂会审,就是“以备咨询”,关于问案、审案这一块,我一个兵部的大老粗,根本不懂,我也没想着弄明白喽,单独就这场三堂会审而言,不管堂上是谁,只要需要我提供专业的军事方面的意见,我就直接给出建议,具体怎么宣判,我不管,但是我可以保证,在这场三堂会审里面,我说的,我认可的军事方面的建议、意见,都是我基于军事理论、兵部现存章程做出来的,我负责!
张九龄点头,看谢直。
谢直更直接了,我不单单作为军事专家参与这场三堂会审,我还要将张侍郎说出来的军事术语,调整成司法官员听得懂的语言,通过还要在军法的范围之内,按照大唐的律法,追究安禄山的责任。
说到底,我一个人托两家,一边是律法,一边是军法,我居中调和,所以我跟张侍郎不一样,我也参与了问案……
但是,我保证,不管是军法还是律法,不管是翻译还是问案,都秉承了公心,没有任何违纪违规违法的情况出现。
张九龄一听,反正他也不懂军法,对军事专家没有那么多问题,你俩只要保证自己在这场三趟会审里面没有问题,那就行了。
但是,光说没用,还是那句话,签字画押!
今天,在金銮殿上,张九龄絮絮叨叨地把整个工作流程介绍了一遍,然后掏出五位官员的“保证书”,招呼过来内侍,递给他,然他转交给天子。
内侍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接过来“保证书”之后,就在天子面前的龙书案上一字“排”开。
李老三一看,嘿,真整齐,大理寺袁仁敬,刑部刘侍郎,御史台监察御史杜九郎,外加两名军事专家,兵部张侍郎、御史台监察御史谢直,一拉溜的签字画押,就跟要重开三堂会审一样……这是要干啥?这是要重审安禄山啊,还是要审审我这个大唐天子啊?
李老三一脸郁闷,这张九龄刚才还挺懂事的,怎么这个时候变这样了?我让你“谨慎斟酌”,是让你给我开“三堂会审”?
“张相是不是误会了,朕让你斟酌的,并不是程序,而是结果……”
李老三的话还没有说完,人家张九龄就直接一扑棱脑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