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包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章 蜡像的由来,入侵一座游乐场,巧克力包装,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游乐场硬件控制系统:已联接、联接状况良好】

.......

主菜单有所更新,成为一座游乐场之后,刘数现在倒也有了一点兴趣,就是不知道下一个任务是什么。

就在这时,视野的右上方出现了一个跳跃着的【消息1】字样。刘数点开,发现是一篇知识类的博文,刘数看了起来。

“自恋的人类总有100种以上的方法,来展示自己的形象或纪念自己的祖先:早在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大帝亚历山大就曾令工匠为他量身打造蜡像;类似秦时的兵马俑,古埃及时的蜡质神像在君主的殡葬仪式后被用作陪葬;古罗马时期的贵族家庭还会把祖先的蜡像呈列出来以作展示瞻仰……而时至今日,蜡像逐渐从宗教、祭祀的神坛走到普罗大众对这门塑造手艺的鉴赏,以至于成立了专门的蜡像艺术馆,供游客在三维世界里与自己崇拜的‘人物’作近距离接触。这其中最赫赫有名的当属杜莎夫人蜡像馆。”

“一个人物能被历史牢记需要机遇,杜莎夫人原本也不过是千百个为王室效劳的手艺人之一,偶尔的红极一时,终究会被淡忘。但是她的人生又一次被时代所裹挟,一个伟大的历史性事件给了其人生路线一个强劲的外力,带来了转折,这个事件就是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巴士底狱被无数愤怒的农民攻占,8月底他们就冲进了路易十六的皇宫。路易的身首异处只是大屠杀的开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巴黎每天都是血肉横飞:断头台下人头攒动,欢呼鼓掌;台上人头落地,滚出血印。在这场革命中,被认为是皇室同情者的杜莎夫人也曾差一点成为台上无头尸中的一个——她曾经被关押并被剃光头发,只等着被处决。然而在最后关头,出现在她面前的不是刽子手的屠刀,而是一个滴血的头颅。”

“杜莎夫人的蜡像手艺给她留了条活路,作为活下来的代价,杜莎夫人要尽可能地把皇室以及法国大革命中被处决的反派头颅做成死亡面具,以供游行中的人们作为游行道具,宣扬革命成果。”

“杜莎夫人对那颗滴血的头颅都做了什么?”

“在死人脸上倒上熟石灰,干了以后取下就是模具,把蜡倒进模具里风干就会得到一个蜡像头。除了玻璃眼球,真人的头发、和真人的牙齿是杜莎夫人一定会用到的,又逼真又恶心。”

“杜莎夫人曾在回忆录中称,在路易十六的人头被埋葬前,她曾抱着他滴血的人头制作蜡像模子,血染湿了她的裙子。为了纪念这些以往的皇室朋友,自己曾在成百上千的尸体中搜出那些达官贵人们来,把他们的断头带回家做成蜡像。但是这一说法遭到质疑,更多的流传版本是,杜莎夫人的蜡像人头来源大部分并不是自己的搜罗,而是和革命派的协议,只要一砍下有威望的反派头颅,都要趁热送到杜莎夫人这里做成胜利品。”

“总之,在法国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杜莎夫人只专注做一件事,那就是不停地为这个时代掉落的名人头颅做死亡面具和蜡像。在这个过程中,她翻制出了路易十六及其王后、大革命时期领袖罗伯斯庇尔、革命派人物马拉等几百个蜡像,法国大革命在杜莎夫人这里以最接近死亡的方式最直观地保留了下来。.ukanshu.”

“也许是后来旷日持久的英法战争,但更有可能是这次糟糕的经历让杜莎夫人再也不想回到法国。在丈夫的房地产生意投资失利以后,杜莎夫人一辆大篷车带着全部的蜡像到英国来寻求机会。第一站是伦敦,在这里她就一炮而红。马车上装满了法国大革命风云人物的蜡像,血腥澎湃的时代冲击着伦敦人的眼球,观者踊跃,收益颇丰。由此,她的这辆大篷车穿越了整个英国,一直在路上巡演。直到1835年,74岁的杜莎夫人再也不想忍受这种旅途劳顿、居无定所的生活,于是她选择了伦敦贝克街作为第一家固定的杜莎夫人蜡像馆。不过,由于二战中杜莎夫人的蜡像曾被炸毁,如今我们看到的贝克街伦敦馆是战后重建的样子。”

“在今天的杜莎夫人蜡像馆中,还有一个叫恐怖屋的陈列室,在这个陈列室的昏暗灯光下,展现着法国大革命时期各种各样你想象不到的刑具,断头台,绞刑架......死亡的绝望气息如影随形,更不用提受刑人栩栩如生的蜡像:血淋淋的头颅、真人的毛发、肌肤细致又怪异的纹理,细节越是栩栩如生,越是让人毛骨悚然。”

“不管怎么说,如果你一定要去参观蜡像馆,在近距离看到人工制造出不自然的肌肤纹理和肌肉走向,冰冷盯着你的瞳孔感到毛骨悚然时,不要怀疑自己的直觉,你的恐惧确有源头。”

......

这样的一条消息,怎么会出现在菜单里?

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刘数有点摸不着头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从鬼身上刷技能

阿诸

我是恐怖片影帝

采薪客

恐怖电影演员

恰饭时间

境界妖在斗罗

烟说从前

诸天代打系统

曦曦小朋友

神级狂少

万千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