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仙岩的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章 女儿城遐想(2),看见美丽乡村,二仙岩的虎,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姑娘一唱出,四人面面相觑。但都听出,姑娘唱出了自己的名和姓。
行文在工地上时,每逢休息时刻,便有工友说出谜语让大家猜,这在无形之中锻炼了行文猜谜语的那根神经。
行文将那姑娘吟的四句又在头脑中过了遍,笑了笑:“姑娘,你叫郑玄姝,是吗?”
那姑娘莞尔一笑:“哟,哥哥,你头脑反应好快哟,我的这个干豇豆找到买家了。”
真要卖呀?!行文一时作难,他看了看雪妹三人。
“买。”雪妹掏出了钱。
行文见雪妹当真要买,便拿出手机来:“郑姑娘,扫微笑。”
郑玄姝掏出手机,让行文扫了扫,行文付了款。
郑玄姝将干豇豆包好递给行文:“哥哥,你贵姓啊,能否留一个微信?”
哟,郑玄姝对行文有了好感。姑娘一般是不会加陌生男人的微信的!
行文笑笑,也没考虑许多,便与郑玄姝相互加了微信。
郑玄姝见行文没有告诉她叫什么,仍又说道:“哥哥,叫什么名字?我好备注一下。”
行文说了自己的名字。
郑玄姝原本不是想来“天天女儿会”找什么男朋友,她只不过也是跟大多数姑娘一样,来卖豇豆的。
但她对行文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好感:“哥哥,豇豆买了,想不想对歌?”
“对歌?”行文想都没有想过,他赶紧摇了摇头。
珺姐一旁笑道:“小郑,让这个哥哥对歌,怕是有人不同意哦!”
郑玄姝脸一下子红了,扫了一眼雪妹和张德艺,最后将目光落在了张德艺脸上。
“玄姝妹妹,别看我啊,我还真有点想听你们对歌呢!”张德艺也笑了。
“行文,豇豆也买了,难不成你还真的想把郑姑娘带走?”
行文知道这是雪妹在催自己离开了。
行文笑了笑,赶紧给郑玄姝说了一声“再见。”
“行文,难不成这么短的时间就难舍难分了,可你得照顾照顾旁边人的感受哦。”张德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在调侃?
四人往前逛了一段,听见前面响起了鼓点之声。
“我们去跳一段摆手舞如何?”珺姐提议。
珺姐的提议三人都不便反对,便都附合道:“好啊。”
武陵山中的摆手舞源远流长。据历史记载说:五代时,施南晓溪水寨有木名普舍树,普舍者华言风流也。昔先祖于东门关伐一异木,随流至那车,复生根而活,四时开百种花。族氏子孙歌舞其下,花乃自落。取而簪之。他姓往歌,花不复落,尤为异也。
这段文字,生动地记述了很多年前,武陵山中的土著居民围着普舍树摆手的情景。
至于摆手活动何时发展成舞蹈即摆手舞。一说摆手舞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土家人尊敬祖先、热爱自己的领头人物,为不忘祖先的功绩,便创造了纪念他们的摆手舞。
这在晓溪山寨等摆手舞流传区域仍保存着摆手祭祀的习俗,祭祀对象除个别地方祭八大神外,大部分祭土司王,如禀君化白虎,“生而为英,死而为灵”。《蛮书校注》卷十载:“巴氏祭祖,击鼓而祭。”以此认为摆手舞是土家人祭祀祖先的一种舞蹈。
二说由白虎舞、巴渝舞演变发展而来。《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仰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有好事者考证,武主伐纣的歌舞即巴渝舞,而白虎舞乃是巴渝舞的前身。
摆手舞“甩同边手“的特点是出于对“龙行虎步“的摩拟,其基本动作是表现白虎的。又说杜佑《通典》所载巴渝舞曲中的“矛渝”、“弩渝”,与摆手舞中的“披甲”、“列队”、“拉弓射箭”等军事舞蹈如出一辙,故推断摆手舞与巴渝舞同源异支,当起源于周代。
三说起源于战争。这在民间有多种传说,大体是说土家先祖率部征战,为振奋军威,激励士气,遂令部下以歌舞诱惑敌人,或以摆手唱歌驱赶思乡之情。战斗凯旋后,这种摆手舞就流传到了民间。
当然也有说是古代土家先民为了征服自然,抵抗外族入侵,便用一种“摆手“来健身壮骨,逐渐演变成后来的摆手舞。更有说是土家人生性喜爱唱歌跳舞,摆手舞纯粹是土家人自我娱乐的一种艺术活动
但有州城远去百里外铁炉坪宋代墓葬中,出土一陶缸的口沿上,塑有十二个舞俑,有的屈蹲,有的左右摇摆,有的舞动长衫大袖。舞姿与现存的摆手舞的单摆、双摆、回旋摆、同边摆十分相似。这说明在宋代,土家人的摆手舞已十分成熟,并且是群舞。
来到摆手舞场,人头攒动,围成的大圈内,许多人围着中间那大鼓,随着打鼓人击打出来的鼓点,高兴地跳着。
珺姐和张德艺已经加入到跳舞的队伍之中。
“行文,你怎么不去?”雪妹问道。
“雪妹,你去吧!我来帮你拎包和干豇豆。”行文回答。
雪妹放下手里拎着的包,也加入到了摆手舞的行列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