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博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回 溃堤,科技强汉,酸奶博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洗芝溪曰:水车之于农耕文明,就如同蒸汽机之于工业文明,它是带动整个社会进步的一面旗帜。然而,我们的历史往往会忽略那些看起来理所当然的“简单”发明,而恰恰是车轮、轴承、杠杆、链条这些简单却极大提升生产效率的工具,筑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石。不断提高效率,将永远是人类能主宰这个星球的唯一理由。
============================================
从敦煌郡出发,卫乙三人告别了桥仓,便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往东,向京城长安进发。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在沙漠中行进的几天,并没有杀手在后跟踪的迹象。因此,至少目前来看,卫乙三人还是安全的。
他们一路也在打听匈奴局势的变化。听说先贤掸已经去了西域乌禅幕那里,看来他是对匈奴人彻底绝望了。卫律因为献筑城之计的重大失误,不日就要砍头。同时,单于的使者则已经到了长安,定下了苏武回归的日子。不过,手续交接还需要一个过程,最快,苏武也要到明年才能真正回到汉朝的土地。所以在此之前,卫乙得先给自己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自巫蛊之祸后,他的卫氏家族都已遭难,无亲人可投奔。当然,如果硬要拉扯的话,当今的托孤大臣、大将军霍光,因为霍去病的关系,也算是一个远房表叔。可这个亲戚隔了好几层,实在是有点远,就算去了,人家也不一定会认。至于苏武,他在汉朝还有一个儿子,不过近二十年没见,也不知情况如何。最后算来算去,卫乙唯一能投靠的,也就只有和他有一小段交集的刘病已了。
刘病已是三岁的时候被史玄带回长安的。不过那时候武帝已然病重,虽然给刘病已入了宗藉,却没有封王,所以他现在只是一个庶人,就在史家慢慢长大。不论如何,当年拓拔陵也曾救过史玄和刘病已的命,此时前往投奔,他们看在拓拔陵的面上应当也会收留的。
于是,从敦煌一路东来,不多日便到了京都长安的近郊,渭水流域的一个小镇上。三人到时已是傍晚时分,索性就在这里找了个小客栈住下来。
晚饭时分,三人正在店里吃饭,却听见旁边有食客在说:“明天飞渠竣工,你们几个去看吗?”另一个食客则回:“当然要去,据说有了这个飞渠,以后长安人吃水都不用自己打井了,这可不是稀罕事儿嘛。”
赵芜一听就来了兴趣,便小声对卫乙道:“卫小乙,你不是最喜欢这些匠人的活计吗?要不,我们明天也去凑凑热闹吧?”
卫乙点头微笑道:“好啊,全听芜儿安排。”
次日一早,三人收拾停当,便直赴那所谓的飞渠而去。所谓的飞渠就在渭水边上,没行多久就到了。此时,这里的沿河两岸都已围满了人。卫乙三人也找了一个位置挤过去观看,才见在河水两岸,正有大批的民夫在挑担运输,将一挑挑的土石方往河心倒。的确,还只差一点,河两岸就垒起了两座大坝,形成一条长长的沟渠。看样子,这条渠就是要将渭水引到远处的长安城里,供城里百姓用。
卫乙有匠人天生的习惯,他不是抱看热闹的心态,却在观察整个地理环境和施工情况,他的心中却有些不解。这渭水流经的区域多是黄土,堤岸并不牢固,在这里修一条这么宽的渠,会不会太危险了?
所以当赵芜正自感叹这飞渠的雄伟时,卫乙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条渠除了劳民伤财,真不知有何用处。”
他的声音不大,却引来了旁边一个少年公子的注意。那公子面相清秀,也和卫乙一般年纪,穿着一身白色衣衫,被河风吹起时,倒像个大人模样。
公子对卫乙的言论似乎很认同,连连点头道:“还是这位小兄有见识啊。朝廷这些年一直都在大兴水利,关中渠、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现在又修这个飞渠,整个渭水河,都被这些渠搞坏了。现在这个朝廷,都被一群不学无术、阿谀附上的人控制着,他们知道皇帝好大喜功,所以就拼命修水渠。这水渠一修,他们不仅自己中饱私囊,说起来又是利国利民,真是一举两得啊。可你何时见那些水渠真正用于民生吗?就像眼前这个飞渠,最终可能还是灌入了上林苑,给王公贵族们享乐用了。”
卫乙见他认同自己,颇有些开心,便附和道:“可不是嘛。在我看来,若是没用的东西,那就根本不应该修的。”
公子对这句话倒有些存疑,抿嘴想了半天,方道:“要这样说当然也没什么不对。只不过,有些水渠是能在长远的时间内看出一些用处,就像当年的郑国渠,对关中百姓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所以依我看,关键还是要上头的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长远的打算,才能确保花那么多钱修的水渠,是真的能在现在或将来派上用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