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鸽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对策,画妖师,小鸽哥,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蝉撰写的一本志异,在玉京可谓是风靡一时,在场阅卷的考官们,大都听过他的名字,于是法慧阅卷时,旁人也对这位佛门上师的反应颇为关注。就在法慧说出那句「甘露不在法界」时,陈玉斋眉毛一动,似乎颇有兴趣,而其他人,在法慧做出「不知所谓」的评判后,大都暗自摇头。
法慧阅过卷后便放到一旁,边上一名同考官拿过卷子,也大略看过一遍,摇头道:「此人的杂文,也令人不知所云。」但虽然如此评价,这位考官却也是个惜才之人,惋惜道:「此人大概擅长丹青,于是在文章辞赋上有缺憾,若放在别的时候,倒能宽松些,朱衣点额,让他入格也无妨。但乾元学宫春试,人才却如过江之鲫……」他轻叹一声,把试卷放到黜落那堆里边,「也罢,此人纵不能入乾元学宫,却也能在画院一展身手,也不可惜。」
同考官说罢,余人也点了点头,便不再关注李澹的卷子。此人虽有些名声,被黜落的卷子里边比他更出名的也大有人在。毕竟,而今乾元学宫三十六人的名额,其实早已在多方角逐中定下了雏形。在场的考官,与其说是阅卷人,倒更像是各方势力的喉舌,在此最后拍板而已。
出人意料的是,陈玉斋却一拂手,那试卷便轻飘飘落到了他桌前。他开卷,先看过那最后一道时务策,嘴角露出些微不可察的笑意,却并不点评。又翻到前面的杂文,看了一会,道:「我观诸生赋子午山,多有讴功颂德之句。李澹这篇文章,破题却很新颖。这水精山与瓦、砖,质同而用异,源一而命殊,皆因人爱光耀而厌恶粗顽之物也。又有妖魔杀百人,为人所憎,大盗杀千万人,人呼其王。事同而名异,何也?是人爱其类,而恶其佗也。」
说到这儿,陈玉斋点点头,停下言语,似乎正在咂摸。
那法慧僧人便在这时候出声,点评道:「依此子所言,妖魔竟与人无异?这岂非混淆黑白,不分善恶?便如他答那一道时务策,竟说甘露不在法界,而在闾阎。这一「法界」,说得模湖,却分明指的是那庄严妙曼之极乐净土。佛渡众生,为大众说甘露净法。如何甘露却不在法界,而在闾阎?此亦是颠倒上下,妄言始终。贫僧于是以为,此子好为惊人之语,却不谙经义,学问浅了些,故将他黜落。陈学士怎么看?」
法慧虽是贬斥,但若李蝉在此,也要暗道一声好敏锐的心思。他写这篇文章时,心里就想着家中那些妖怪若能被世人接受便好。不过,这和尚抓小放大,分明有些钻牛角尖,看来那篇时务策着实把这他给得罪了。
法慧说罢,陈玉斋笑了笑,摇头道:「这篇《水精论》的主旨,倒不是定义是非。且看这文章末尾:善恶美丑,皆人之思虑也。又在思虑之外,善恶美丑为何物?圣人云:无思无虑始知道。此可谓知道也。」
他说:「我瞧这春试的杂文里边,青词绿章写得好的,数不胜数。这些才子,的确是宫闱朝堂里难得的人才。但进了乾元学宫,却得潜心修行,却番本领却无处施展了。这篇文章,既然能论道,呵呵,这却是不可多得的。这个李澹,不知修行到了什么地步,单看这文章得最后几句,像是摸到一些知境的门槛了。」
法慧说话时,阁中众考官本来还在观望,到陈玉斋说完这一番话,便都想起来了,李澹那本志怪能风靡玉京,一开始仰仗的还是乾元学宫另外两位大学士的推荐。此时陈玉斋要提拔李澹的心思,明白的摆到了纸面上,但众人心里那三十六人里,可从来没有李澹这个名字,若他被提上去,岂非有一人要被顶了下来?
虽说陈玉斋是堂堂乾元学宫大学士,此间主考,但事涉乾元学宫的名额,莫说是陈玉斋,就算堂上阅卷的是当今圣人,众人也是要当一回言官,据利力争的。
当即就有人顺着法慧之前的话头,或直接贬斥,或明褒暗贬。也有一两个声音,说李澹帖经得了甲科,经策也义理通达,却只算得上涟漪,没激起什么水花。
眼看起了争论,陈玉斋执起手边的子母螭镇纸,轻轻一拍,声音虽不大,众人却神色一凛,安静下来。
便听陈玉斋道:「诸位争论不休,各执一词,既然如此难决,便把李澹唤来,再问他一策吧。」
众人一怔,也不知这李澹有什么过人之处,陈玉斋不顾众人反对也要给他机会。不过,当面的策问,向来都比纸上对策难上许多,就连因那最后一道时务策而贬斥李澹的僧人,都只是点了点头,并未反对。
交卷后的诸生,此时仍在贡院中。虽然尚不得喧哗,但也不再被拘束于桌桉间。廊庑下,琐窗前,诸生交头接耳,互相探问方才的对策,嘴上互相吹捧,心里则暗暗较着劲。
贡院东南角,李蝉望着那水精山被撤去后的空地。才答卷时他多少还有些忐忑,这时则已平复心绪,既已释笔,试卷入了鸣鹤楼,之后的结果,便与自己无关了,于是仰观天色,依着在兰台管中窥豹看过的几篇术数,掐算着家里的妖怪准备了什么酒食。
两名官吏出了鹤鸣楼,登时吸引了诸生的目光。纸上策问过后,还有当面策问,亦如帖经之后的赎帖,这机会也只是寥寥几人能有。李蝉也颇为好奇,心想今日的面策是否会考诗词,也不知能不能再出一首能及姜濡之诗的佳作?却见那二位官人径直走来,停到了自己面前,问道:「可是黎州清陵的李澹?」
李蝉怔了一下,「正是。」
「劳驾,请入楼一趟。」领头的官人作了个请的手势。
李蝉有些惊讶,点点头,便在众人目光环绕下,穿过贡院,走进鹤鸣楼。
一进楼中,只见桉后的十六位考官神态各异。李蝉只识得陈玉斋一人的称呼,便笼而统之,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见过诸位考官。
陈玉斋拿着李蝉的试卷,说道:「黎州李澹,贴经答得很好,无一错漏。」
「不过是些死记硬背的功夫。」李蝉答。此言也并非谦辞,他无非仗着生来就记性极佳,种道过后,更是能过目成诵,帖经才勉强登了甲科。
有人听到这话却心中不快,一名同考官笑道:「你这么说,我等却连死记硬背的功夫都没有了。」
李蝉笑道:「诸位前辈都是博闻强识,学富五车,何必来取笑晚辈。」
说话的同考官面色稍霁,这时候,那僧人道:「你那篇时务策,却有些说道。题中「甘露」二字,你作何解?」
李蝉道:「甘露即是佛性,若众生皆能开悟,自然社稷安稳,风调雨顺,此即题中之义。」
「哦?原来如此。」僧人身子微微前倾,「云何甘露不在法界,反而在俗世?」
李蝉道,「佛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凡俗之中,自然也能生出甘露。」
僧人又问:「此言不假,但凡俗中有佛性,极乐净土中的佛菩萨,怎么反倒没了佛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