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雨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6章 书院门前,风起汉中,金雨潇,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实话说,张富不太擅长处理大大小小的杂事,原本还指望自己回来之后找黄权来帮着自己,但明显这个主意是落空了。
一郡政事可不是开玩笑的,大到进兵退兵、祭祀祈福、接纳外使,小到重要案件、桑格水利、各种批文,都得一一过问。
这一日,张富总算是忙里偷闲带着甘大几人出了太守府,朝着南郑城外而去。
一行人皆是快马,离城不足一个时辰,便来到了南郑城外一处颇为兴盛之地。此地便是当初张富离开汉中前往凉州之前花了大力气才建下的书院,不过此时却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了。
年前,书院开院,前来求学之人近近万人,来自天下各地,尤以荆州和徐州之人最多。荆州学风鼎盛,徐州大战连连,这些士子也有这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大儒郑玄的名声实在太重了,这就是一块“金字招牌”。
不过书院可容纳不下这般多的人,太守府出动兵马协助将其中年岁过大的士子挑了出来,或发放钱粮遣返回乡,或留于汉中各地为吏,全凭自愿。
这一办法倒是让整个汉中郡包括新得的凉州都得到了不少的好处,而且令汉中张鲁的名声也在读书人之中传了开来。毕竟这一部分人本来就是不得志之人,甚至其中还有不少是穷困潦倒之辈,能在汉中为吏、甚至为官绝对是一个满意的选择。
书院共招收学子两千三百余人,出了汉代鼎盛年间的太学之外,再无任何一个诸侯能有这种大手笔了。
数月过去,书院门前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集市,莫约一二十个商户,多是卖笔墨纸砚的的小贩,只有三四个个黑黝的汉子挑了熟食在卖。不过让张富有些好奇的是这里大小摊位分布的颇为整齐,尽管并无人监督,但这些小商贩全都各自规规矩矩的守在自己的摊位上,也无人喧哗,偶尔有两三人坐于一处商谈,也是小声说话,并不大肆嬉笑怒骂。
此时太阳初升不久,书院中学子都在早学,小集市上并无客人。
“公子您要些什么?”一名小贩见张富几人牵着马走了上来,赶忙上前询问。
“我自己看看。”张富将手中的缰绳递给了身后的亲卫,上前几步,自己也不顾及什么,直接蹲在了小贩的摊前,看着摊上的货物。
货物不多,皆是文房四宝,甚至还有些书画之类的东西,张富从中摸出一卷,却是端端正正的写着《论语》上的一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却正是张富准岳父蔡中郎的“飞白体”,不过依笔迹来看却并非出自蔡琰之手,不过笔迹刚劲有力,看得张富心中有些喜爱。
那小贩显然也是个聪明的主,颇有眼色,见张富的模样,赶忙开口道:
“公子真是好眼力,此乃院中先生抄录下来的,可不寻常,公子若是看得上,小的就送与公子就是。”
身后甘大闻言,顿时嗤笑一声,道:
“我家公子何人,如何会占汝的便宜,汝且快些说来多少银两就是。”
“不急不急。”张富笑道,又拿了几张看看,却发现只有三张笔迹相似,显然出自一人之手,其余的就差得多了。
“这几张是何人所写?”张富抬头看了小贩一眼。
那小贩不敢隐瞒,开口道:
“公子,您可真会挑,这字是小的这里最好的三幅了,乃是院中单福先生所书。”
“单福?”张富差点没笑出声来,到处寻找人才,没想到人才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顿时心情大好,站起身来道:
“这几幅我都要了,你开个价吧!”
那小贩脸上笑容更盛了几分,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