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二十五章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大宋将门,青史尽成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批老兵已经交给了文彦博,另外交易中心,在三个月之内,已经征收了20万贯赋税,王宁安留下一半养兵,另一半派人送去京城,转入户部专款,用来抚恤阵亡将士。
别看只有10万贯,看起来杯水车薪,但是由于丝绸之路开通之后,税收是稳定来源,而且会越来越多。
抚恤阵亡将士家属,也不能一次就把钱都给了,要分成几年,循序渐进,保证家中稳定供应,这才是正办。
而且除了拿钱之外,王宁安已经规划出100万亩草场,凡是阵亡将士家属,如果过不下去,可以到兰州,领500亩牧场,开始新的生活。
受伤的老兵,也可以就地安置,根据功劳大小,最多能分到5000亩。
另外王宁安还在积极圈地,准备把横山以北,黄河上游的土地全数征收上来,然后分给有功将士。
这些土地虽然原则上落到了大宋的手里,但是真正掌控土地的还是当地的一些部族,有党项人,有羌人,还有吐蕃人。
从他们手里征地,绝不是简单的事,不杀一个血流成河,是根本别想!
很多人是不满王宁安的作法,已经拿到手的土地,何必再去折腾,弄得谁都不安宁,抚恤阵亡将士,可以另外想办法,不能乱来。
持这种看法的人,是典型的书生之见,偏偏这些书生却能左右朝廷,结果委屈了武人,寒了将士的心,战斗力难免衰减……哪怕是强汉盛唐,让文人主政,对外也鲜有大胜。
好在赵祯已经深受王宁安影响,把整个问题看得很清楚。
500亩牧场,不算很多,但是足够一家人过舒舒服服的日子。
当兵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吃皇粮,为了给家里博一个富贵,让子孙后代能过上好日子吗!
死一个兵,抚恤十贯二十贯,甚至不给钱,家里头也未必如何,很多人都会摸摸鼻子认了。朝廷也不用增加负担,看起来是不错。
但是这么干了,后果却是灾难性的,你把士兵的命不当回事,所有人都瞧不起武夫,军中自然吸收不了好汉子,只能弄一帮罪犯充数,这帮人进入军中,又会败坏军纪,腐蚀战斗力。
结果就是空有百万大军,却要到处送岁币,买平安!
丢不丢人啊!
换一个思路呢?
每一个死亡的将士,都能拿到500亩草场,如果立了功,能分到更多……这些土地财产,可以让一家人过安稳的日子,哪怕他死了,也不用担心了。
这样一来,每个士兵就会奋勇作战,不顾生死。
普通的百姓也会把投军当成出路,吸引更多的良家子,好汉子进入军中,努力训练,战斗力自然提升,再对上其他的异族,当然是无往不利。
征地,厚赐!
暂时的确有些麻烦,会带来很多争议,甚至会出现冲突战乱。
但是从长远来讲,对大宋非常有利。
不但是王宁安,就连赵曙都在给父皇的奏疏当中,把自己观察到的,想到的,写的一清二楚。
朝中的杂音,干扰不了西北的大政。
王宁安放手施为,照这样计算,等到明年,把凉州拿下来,他手上的牧场,就足够分给所有阵亡将士了。
也就是说,横山一战,沉重的负担,终于能够卸下了。
剩下的几千里土地,就算是白白得到的!
这样的战争,打得才有滋味!
……
王宁安心情很不错,能有如此成绩,全是将士用命拼出来的。王宁安听说有一批受伤的老兵,已经准备在兰州安家,还有人要娶媳妇了。
他这个西凉王,自然要拉上文彦博,去给人家贺喜。
“二郎,这有点过了吧!就是一个小兵,用得着我们亲自去吗?也不怕折了他的阳寿!”文彦博不停抱怨,他儿子文及甫刚刚赶来,这爷俩还在商量着怎么赚更多的钱呢!参加婚礼这种俗事,他是真没有兴趣!
王宁安哼了一声,“宽夫兄,我不跟你什么大道理,千金买马骨总行吧!别看他们是小人物,可很多时候,就是小人物创造了历史,比如这次的结婚的小兵,他叫马涛,眉州人,当初他第一个冲上了横山,杀进了西夏人的城堡。后来几次作战,都非常勇敢,如果不是伤了脚,我还舍不得让他解甲归田呢!”
顿了一下,王宁安又道:“这些老兵,对大宋都是顶忠诚的,只要他们能在当地立足,这块地方就永远是咱们的大宋的,也就是文彦博的赚钱的宝地!”
王宁安语气不善,文彦博脸黑了,“你不要把老夫想得那么贪财,老夫也是为国敛财,说到底,你这个西凉王也占了大便宜,你这是忘恩负义……”
他们两个争吵着,已经到了一个街道口,这里聚集了好几驾马车,看样子人数不少。王宁安拉着文彦博下了马车,他们一身便装,也没几个认得出来。索性潜身众人之间,就进了院子。
这座小院张灯结彩,高朋满座,非常热闹。
正在这时候,新郎官从外面走了进来,他恭恭敬敬,搀扶着一个人走进来……不是新娘,而是宋庠,宋相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