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前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番外 并没有天地天地银行的幽冥地府,狐朋仙友,独坐前轩,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样一来,朱尔旦就可以名正言顺得不再赴科应举,从此专心以举人老爷的身份,在家乡买田置地做一富家翁,甚至连吴御史家的家产也能参合上一份。

他‘朱尔旦’只从今往后,用不慎卷入人命官司导致案卷有污来搪塞省城的学政大人不去京城应会试就行了。

要知道,这京城会试可是聚集天下举子的地方,想必也会有人对所有赴考举子的身份严加查验。

届时万一有多事之人伸手往朱举人脸上一抹,那可就全露馅了!

好吧,现在问题来了,那就是地府中人好像特别喜欢钱财,尤其是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一个个简直宝贝到不行。

有些时候甚至还会用些手段来搞钱……可判官阎王他们要这些人间的钱财干什么用呢?

我认为地府判官他们对赚钱的事情如此热衷,最根本的原因……他们想在人间花用这笔钱!

你一定很震惊吧?

因为民间传说地府里面流通的是阳间烧化的冥纸金箔,照理地府中应该视金银如粪土才对,怎么会对阳间的钱财如此孜孜以求呢?

然而你知道吗?

给阴人烧化纸钱这个风俗并不是华夏自古流传下来的习惯。

而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才由佛家做七斋祭时,向前来领受经文的亡魂烧化纸制佛灯的仪轨逐渐演变而来。

在魏晋之前,汉地的百姓尤其是士大夫家里是根本不烧纸钱的。

甚至到了唐朝初年,社会上仍然有很多人旗帜鲜明得反对在祭祀过程中烧化纸钱祭品。

比如唐人李翱就曾撰文《去佛斋说》,对焚烧纸祭的习俗予以驳斥,认为此举劳民伤财,也不符合儒家关于人情哀戚的要求。

要知道过去可不像现在,虽然先人们早早就发明了造纸术,但受造纸技术并不发达的限制,当时纸张的成本高的吓人。

尤其是那种上好的字纸,每一刀都价值不菲。

唐朝时期长安产的洁白方纸,三刀纸就可以换上一斗白米,‘洛阳纸贵’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就比如书圣王羲之年少练字时专门制备一块沙盘,用树枝划沙练字;等在沙盘练得有把握了,再用纸张誊写。

这‘旧时王谢堂前燕’的阔气王家尚且如此珍惜字纸,何况普通人家。

以此可得,地府中人肯定是不收冥纸的。

因为魏晋之前没有人会在祭祖的时候烧纸,阳间连烧的都没,自然也就不可能在阴间流行开来了。

那么地府里面流通什么‘货币’呢?请接着往下看。

既然说到魏晋,有一位名人肯定躲不过去,他就是陶渊明!

那篇《桃花源记》你肯定不陌生吧?这可是要全文背诵并默写的哟!

按照一般观点,这篇《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政治理想与抱负的写照,表达了作者对‘鸡犬相闻,幼叟同乐’生活的向往。

然而事情果真如此吗?我看未必。

如果《桃花源记》真的是陶渊明政治抱负的写照,那他未免也写得太过含蓄了,以至于通篇都不见陶先生本人一星半点的评述。

很难想象,那个敢于面对前来索贿的督邮拍案而起,大喊出‘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愤而挂印而去的陶渊明竟然会在自己的文章中接连隐晦其词,再三闪烁其语。

这不可不像老陶的为人!

因此,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桃花源记》并非是陶渊明原创,而是陶先生无意间从旁人那里听到这个‘渔夫误闯桃花源’的故事。

陶先生无非是觉得这个故事新奇有趣,于是顺手把故事给抄下来了,仅此而已。

在没有普及放录设备的年代,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随手抄写下来,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信你就去问问身边那些上了年纪的七零后八零后们,看他们年轻时抄没抄过歌词。

如此一来,事情就合理多了。

陶先生并非是《桃花源记》的原创作者,当然不可能把自己的评议夹在文章中。

如同你抄歌词时不会把自己对歌词的评论写上去一样。

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桃花源记》真的是陶渊明听来的故事而非其随意虚构,那么这篇短文之中的桃花源是不是真的有可能存在呢?

如果《桃花源记》真的存在,那么为啥曾经到过桃花源的渔夫再也找不到这里呢?

石破天惊的终于要来了,我推测这个神龙不见首尾的桃花源,很有可能就是地府!!

原因有三。

第一、这个藏在山谷里的小山村之所以被称为桃花源,就是在山谷外面有一大片十分诡异的桃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这片桃花林诡异就诡异在‘中无杂树’上,如果不是人工选育栽培而是靠自然形成,怎么会出现几百米范围清一色的桃树呢?

而且这桃树也不是永生不死的东西,时间一长总会有自然枯死的桃树。

想要分辨一株已经枯死的树木到底是什么树种,可不是从远处撑船一望就能一目了然的事情。

那渔夫既然可以一眼望去,得出一个‘中无杂树’的结论,这就说明这片数百米范围的桃花林不但有人专门栽种,而且还定期过来清理补种。

这才会出现一片生机旺盛,中间连杂树枯树都没有的桃树林。

那么,是谁在一直栽培养护这片桃花林呢?

最有可能的人,就是山谷之中桃源村的村民!

因为那个发现桃源村的渔夫正是顺着桃林间的溪流划船,这才发现了桃源村的入口。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如果真是桃源村之外的人在栽种这片桃花林,那么桃源村早就被人发现了。

现在问题又来了,桃源村的村民为啥要在家门口种上一大片桃树呢?

要知道,桃树这种树是比较与众不同的,其树脂补气益血,桃仁有杀虫定惊之能。

而桃木据传更有辟邪诛鬼的功效,因此降妖伏魔的道士们手中多半要拿一把桃木剑。

可想而知,桃树林一定是幽魂野鬼们最不喜欢待的地方之一。

如果桃源村的村民费心劳力得种桃树真是为了辟邪驱鬼,那么显然桃源村口这片桃树林的防御功能是对内的。

单纯想对外防御,就不如在自家住宅旁边种上两棵桃树,不但工程量小易养护,而且防御能力一点都不比村外的桃林差。

既然桃源村口那片密密麻麻的桃树林的功能是对内防御,那就是说桃源村的村民正在时刻保持戒备,以免村内的鬼魂跑出来。

一个村里满是鬼魂,而且村里人还时刻小心不令村内鬼魂跑出来,天底下还有比这里更像地府的地方么?

第二、那个误闯桃源村的渔夫惊异得发现,桃源村村民的打扮居然和外边的人一样(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这不奇了怪了么?按照桃源村村长的说法,村人是为了躲避先秦时期的战乱而躲藏在此处,因此‘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然而在数百年的隔离生活下,桃源村村民的衣着居然还和外边的人一样?

这就和你一觉醒来穿越去古代了,结果那边的人全都一身现代人的打扮,请问你认为这正常么?

而地府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因为阳间每天都会死人,所以判官和阎王天天都得升堂审魂。

待审理完毕,再顺口问一嘴最近阳间的衣着流行趋势,就可以让自己的穿着不显得那么违和。

第三、被桃源村村长盛情款待的渔夫,虽然嘴上答应绝不泄露桃源村的秘密,然而他一离开桃源村就立马翻脸变卦。

不但在桃花林里一路留记号做标记,而且回到城里就去太守那里告发了桃源村,堪称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典型。

这不禁让人好奇:你在桃源村刚吃了人家几日的酒席,出门一抹嘴功夫就翻脸,这改主意未免也太快了些吧?

(……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然而更奇怪的还在后面,郡守在听取了渔人的汇报之后,居然当真派人前来寻找这个桃源村……这不闲的蛋疼么?

就算发现这个桃源村又能有什么好处?难道是丈量土地,每年好多收点租税?郡守他为啥要这么猴急得找桃源村?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渔人在造访桃源村的时候一定看见了一件十分不寻常的事情。

而且渔人还确信郡守他一定会为了得到这个消息而重重得奖赏自己,这才一出门就立马出卖了桃源村。

一个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子,到底有什么东西吸引着渔夫和郡守呢?

只有一个可能,人!

渔夫他一定在桃源村里见到一个按理说绝对不可能出现在此间的人……或者说的更直白些,一个在外间早就已经死了的死人!

一个早就被渔夫认为已经发丧入土的死人!

问题是,渔夫究竟为什么如此肯定那个在桃源村里碰见的人一定是自己认识的那个人呢?

答,这个人一定欠着渔夫一‘大笔’钱没有还就死了。

有道是人死债消,平白损失一笔钱财的渔夫纵然恼恨非常也只能自认倒霉。

有道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好哇,你小子欠着我的钱,居然隐姓埋名得跑到这里逍遥自在,还假装不认识我?

就算你化成灰我也认得你!

所以渔夫其实不是有意和桃源村过不去,他只是想去找郡守伸冤,求他替自己主持公道;

而郡守之所以会在接到渔夫报告后,火速安排人手去探访这个‘桃花源’,其用意也不仅仅是替渔夫主持公道这么简单。

在郡守看来,如果渔夫在桃源村没有认错人的话,那么这个欠渔夫钱的人的确是真死了。

只不过这人不知道走了什么运道,又得以在桃源村‘复活’了!

要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们疯狂得迷信各种方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世上一定存在一种能让人在服食后飞升成仙,至不济也能令人死而复生的仙药。

在郡守眼中,这个桃源村的村民手中一定有一种能让人死而复生的神药。

如果让一个人得知,这人死后当真有死而复生的法子,试问谁可以拒绝这样的诱惑?

找到桃花源,就意味着可以得到死而复生的保证,郡守他又如何不动心呢?

正是在这种诱惑的推动下,郡守他派出大量手下,跟着这个渔夫去寻找桃源村……然后一伙人全都白跑了一趟。

你是否会有一点点好奇,这个神秘的桃源村是如何在数日之间消失不见的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桃源村一直都在那里,只不过有人在通往桃源村的路上做了手脚!

翻过头来重新再看一遍这篇《桃花源记》,你会发现桃源村的村民一开始见到渔夫时的态度十分诡异。

(见渔人,乃大惊)

见到一个渔夫有什么可大惊的呢?

桃源村里阡陌交通,既然开垦出这么多土地,要是没有充足水源来灌溉,那就全瞎了。

所以桃源村里一定有水量十分充沛的活水水源……有活水就会有鱼,没道理桃源村的村民从来不吃鱼。

而想下水逮鱼就得有村民扮演渔夫的角色,很难想象桃源村的村民会对一身蓑衣的渔夫感到吃惊。

可桃源村的村民依然一见到渔夫就大惊失色,所以让他们吃惊的根本不是渔夫的打扮,而是这个渔夫过来的方向!

因为渔夫他是从一个根本不可能有人过来的方向过来的!

在桃源村村民的眼中,渔夫他过来的方向应该是高岭绝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假设桃源村的村民当年真是逃难过来的,可这些随身带着各种家什器具牲口的逃难村民根本不可能走渔夫过来的山洞(‘初极狭,才通人’)!

人可以匍匐前进,可牛羊马匹车辆咋办?难道全部扔掉?

因此桃花源一定存在一个十分宽阔,足可以通行大队车马,且被桃源村民仔细掩饰过的正门。

而渔夫钻过来的那个山洞应该是一个流水溶蚀山岩时偶然形成山隙!

根据原文记述,《桃花源记》发生在武陵,也就是今天湖南省常德市北部。

这里左邻洞庭,右扼五溪,南靠沅水,河网交错,水系发达,主要发育灰岩质丘陵地貌。

这种地貌的坚固程度不高,十分容易在流水的冲刷下形成空洞。

在武陵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当年关圣公曾引兵屯驻武陵。

因兵卒日常汲水不便,关公便举起青龙偃月刀凿击营地旁边的山壁,后果真石破泉出。

此泉因此得名‘卓刀泉’,其迹至今犹在。

实际上,‘卓刀泉’根本不是泉水,而是一条流淌在山体内部的暗河!

关老爷是听到了山壁后传来流水的声响才指挥兵卒顺着声响开凿山壁的!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从这两句可以看出,渔夫撑船过来的小河正是从山壁中流淌出来的(水源!)。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渔夫决定舍舟登陆,探一探这个有活水淌出的洞穴。

因此,在桃源村村长从渔夫口中得知他是如何进入桃花源后,.uknsh.就不动声色得示意其他村民继续邀请渔夫做客。

大家非亲非故的,村长请你吃一顿就得了,一连吃了人家好几日酒席,你个渔夫咋这么大脸呢?

事实的真相是村长安排几个村民趁着渔夫做客吃酒的机会,顺着他钻过来的山隙出去探清楚了渔夫的来路。

等渔夫离开以后,村长带着全体村民将那条冲出山隙的暗河强行截留改道!

渔夫是顺着冲破山壁的暗河才找到同往桃花源的山隙!

没有河流的指引,无论渔夫沿途做多少标记都是白搭!

因为渔夫只会带着郡守的手下乘船沿河往上游溯流寻找,根本不会去没有河水流淌的地方查看的!

而他原先做记号的地方,现在已经因为溪流改道而成了一片难以通行的沼泽,自然就找不到先前所留的记号了。

前面说了,桃源村和外界的往来应该比较紧密,其中还有一些在外界已经死去的人徘徊其间,但桃源村同时却又十分排斥那些偶然误闯此处的外人。

这种不欢迎外人前来,却和外界时刻保持紧密联系的村子,偶尔还有熟面孔亡魂出现的地方像不像是传说中那个每晚都要向阳间派遣勾魂使者的地府?

像不像对金钱有一种奇怪嗜好的崔钰魏征等人供职的那个地府?

至于地府那帮人到底要金钱干什么……这个就得到我的书里去寻找答案了!

咩哈哈哈。

一万多字的番外,我还真是话唠????

本章节蜘蛛未爬行,请右下角报错。报错越多蜘蛛越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游戏竞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

风骚重生传

橘子奏鸣曲

女主从书里跑出来了怎么办

姬叉

火影之超级侠道

太子不

女王重生的逆袭日常

梦落听蝶

第零特异点

有喵

我瞎编修真史,你们听了全成仙了

奶茶咖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