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烤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六章 忆苦思甜,重回狂野时代,爱吃烤串,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杨可骑上二八大自行车,来到站前,看完车次,买了一张11点50分开车的车次,然后回家。
他有自己的考量,坐下午的火车,得半夜到滨城,没睡几个小时,就得起来。
最主要的是得白白花一夜的住宿费。
如果坐午夜12点以后的车,就相当于出差一天,补助也是按照一天结算。
所以买了午夜前的火车票,这样补助费就算是两天的了,而且还有夜补。
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这就是经常出差的供销员外快的主要来源之一。
杨可在街上吃了一碗冷面,然后回到家里,已经是中午了,躺在偏厦子里闭目养神。
七月中下旬,虽然不是最热的天气,但也是盛夏的开始,中午温度一般都达到了30度。
偏厦子属于厢房,不是南北通透。房盖本来就低,而且非常薄,不像老房子的棚顶是人字架,有很大空间,可以缓解、消化太阳照射的热量。所以闷热异常。
杨可躺了十多分钟,便受不了了,于是出来,到西屋躺着,思考着去省服的事情,以及出现的各种可能。
此前李炳焱让他看的资料,早已熟记,再次回忆一下,看看有什么疑点,好一次解决。
想着想着便睡着了。
醒来时已经下午4点,杨可起来洗了把脸,准备做饭。
打开柜门一看,Uww.uknsh.大米已经没有了,白面也只剩下一斤左右。倒是高粱米、苞米面和大碴子倒是挺多。
大碴子=大颗玉米粒,比高粱米粒大。
杨可不仅叹气,看来又得忆苦思甜,吃粗粮了。
当时城市居民吃的是定量供应粮,是在国有粮站购买,不仅要用钱,还需要相应的粮票。
学生(中学生以上)每人每月35斤,成人则是38斤,家庭妇女28斤。
其中大米4斤,白面10斤,其他的全是粗粮。
豆油更少的可怜了,每人每月3两!
但在杨可的记忆里,81年就能私下里买到细粮、猪肉、鸡蛋等,但也得有钱有票不是。所以一般家庭还是得吃很多粗粮。
对于一个大小伙子来说,根本吃不饱。所以不论大人小孩大多都很瘦,想胖都胖不起来。
也正因为如此,当时人们买猪肉都要买肥的,越肥越好,可是偏偏那个时候的猪就是不肥。
因为,当时的猪吃的野菜和豆饼参杂在一起的饲料。而且也没有后世生产的猪饲料。
豆饼形状是直径80厘米,厚度7厘米左右的圆盘,所以叫豆饼。是大豆榨油后剩下的残渣。
当回事豆油都很少,豆饼也就更少了,所以猪也很少能吃到用豆饼拌的饲料。
猪肥肉并不是买回来吃的,而是?油。
?油=炼油。
炼出来的油就是猪油,也叫荤油。
剩下的油梭子脆香,可以炒菜,也可以包包子等等。
油梭子=油渣。
而买猪肉也是需要肉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