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最年轻的副镇长,我主沉浮,同舟共济,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2章最年轻的副镇长第二天一早,余润清先到杨燕办公室报到,等待领导安排工作。可杨燕似乎没心思安排他的工作,将党政办丁主任叫来,让丁主任带他四处转转熟悉象湖镇的基本情况,具体工作安排下午再说。
等转了一圈和丁主任聊了一会后,余润清才知道上午县委在开常委会研究干部事项,难怪昨晚王建满急着回县城,难怪今天一大早林秋明不见人影,难怪杨燕也心不在焉,看来今天的常委会会讨论象湖镇的人事安排。
下午,镇党委开干部大会,王建满来宣布干部任免事宜。
“润清同志,是省委派给我们的…”在宣布完三名副镇长调往其他乡镇任职后,王建满先是简要介绍了余润清的来历,然后才宣布他的任职,“经县委研究决定,任命余润清同志为象湖镇副镇长…”
这个任职并不算特别,余润清听说有省委选调生任乡镇副书记的情况,不过副镇长也不错了,原本以为是个镇长助理而已,应该是李崇山给王建满打了招呼,他这才变成了真正的副科级了。
王建满走后在杨燕的主持下,对镇党政班子对进行了重新分工,余润清虽然只是排名靠最后的副镇长,但却具体分管了综合治理办、企业办和招商引资办这三个部门。
分管企业和招商引资倒没什么,但综治这一块工作按道理应该由分管政法的党委委员、副镇长来分管。当杨燕宣布这个决定时,余润清看到这位叫孙凯的党委委员、副镇长脸上的横肉抖了抖,看自己的眼光也有些不太舒服起来。
分工之后,余润清分别去杨燕和林秋明办公室坐了坐,算是向两位主要领导表表决心。
杨燕对余润清非常热情,一再叮嘱他要充分发挥年轻和大学生的优势,将综治、企业和招商这三块工作担起来,要大胆放手的去干,不要担心什么,她这个党委书记会和王部长一样,成为他坚强的后盾。
而林秋明态度虽然热情,但谈的却都是一些官话,让余润清隐隐感觉到他对自己有些保留。
晚上,余家坳继续热闹,在乡亲们眼里副镇长就是镇长,余家小三学校里一毕业就当镇长了,这个效果非常轰动,并且在后来十来年的时间里,一直影响着桃江村的学生们,余润清成了家长教育孩子的模范。
哪家孩子要是成绩还不错,乡亲们就会说:“细伢子,再努把力考上大学,等毕业了你就像余家三小子一样当镇长了。”
要是有孩子不好好读书,大人就会说:“你啊天生没有当镇长的命,不好好读书,回来给老子我担粪桶…”
其实,桃江村余家自明末搬到余家坳后,也出过不少大官,如清朝布政使、国民党部长、共产党红军团长。不过这些都太久远,在乡亲们眼里往往还不如一个镇长官大,赵国庆一个象湖镇综治办主任,家里几个堂兄妹都弄点小生意做做,不用担粪犁田面朝黄头背朝天,家里年年有年猪杀,过年分给小孩子的糖都是一人两颗。
这就叫县官不如现管,现在余家三小子当镇长了,以后有啥事情就好找他帮忙了,因此余家坳的乡亲们都过来贺喜,虽不是自家孩子,但好歹一笔写不出两个余字来。
余家原本也算得上是诗书礼仪世家,清朝时有人当过布政使、知府等官,只是在清末时余家众兄弟闹革命,事发后几百人口的大家族,被清政府杀得男丁只剩下两兄弟,余家的财产包括这祠堂也全部被充公。剩下两兄弟是余润清曾祖父和曾叔祖父,这兄弟俩在省城办事逃过一劫,等国民革命胜利后两兄弟衣锦还乡回家娶妻生子,这才有了余润清爷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