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奇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章 应邀,我的不科学大脑,孤寂奇点,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77年,qesVidl等人利用大脑视觉皮层区域记录到的视觉诱发电位信号,来控制二维光标移动的方向。
现代科学,将其称之为「脑机接口」,指人或动物脑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的直接连接通路。
“不过,编程是一个复杂行为,通过脑电波真能行的通吗?”
林行知思索着,感觉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首先,林行知已经储存了较多的脑电波数据样本;
浅层的神经网络算法,比如支持向量机,已经能对脑电波进行较为复杂的模式识别。
那么,林行知完全可以采用类似深度信念网络的多隐含层神经网络,进行更为复杂的模式识别。
“多隐含层的神经网络,本身具有特征提取的能力,这样想来,也能缩短一些时间。”
就在林行知处于这种奇妙的双重思维状态时,突然传出一阵手机铃声。
“张诚安......这个家伙打电话过来干嘛?”
林行知将手机的免提打开,然后依旧在键盘上敲击着。
「不好意思了,昨天去京城考托福了,今天下午才能赶回来,今晚你有空吗?」
林行知想起了张诚安上回的承诺,思索了一会,倒也没拒绝。
“没问题,到时候你提前一个小时通知我。”
「行,我大概三点钟下飞机,四点我会告诉你碰头地点。」
...
挂掉电话,林行知瞅了一眼时间,打算下午就去购置一些实验器材。
想到这儿,林行知拿出一个盘,将电脑里下载好的资料拷贝进去。
高中的知识,对林行知已经没有帮助,上学的这些时间完全可以用来学习其他的知识。
学校的图书馆,虽说也还算不错,但药物毒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专业书,就不大可能了;
能有几本探索脑那样的入门书籍,就已经很不错了。
更别说部分国内还未出版的专业书了。
林行知倒也没想带着电子阅读器去学校,.uknshum还是低调一点好。
虽然看的内容都一样,可使用的阅读介质不同,给人的感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就好像同样一件事,传播介质的不同,给人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正好去找他打印几本书,也能省点打印费...”
林行知要找的人,是唐妈介绍认识的,据说是一个学校出来的校友。
龙宇翔,
名字很不错,只是性格并不如其名,作风有些懒懒散散。
毕业之后,龙宇翔选择了公考,进了药品监督局。现在在医疗器械处混得还不错,多少算是个干部。
林行知手中的脑电图机,就是通过他的关系,低价买来的。
PS:这本书下个星期就上推荐了,不出意料是一个凉门。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追到这章,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喜欢这本书。
签约之前,我找不少人看过这本书,得到的反馈大同小异,说这本书文风偏说明文,写的内容又过于硬核,不适合网文。
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读者是能接受这样的内容的,或许有些关于生物科学的内容,部分读者看着会吃力,但我觉得并不太影响小说情节。
这本书有一些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探讨,也是我认为重要的东西。
我不是全职写手,还有一份工作。
也就是说,不管这本书上架的时候成绩如何,都不会太监,有始有终,总得给自己这段经历画上个句号。
最后,感谢所有喜欢这部作品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