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七章 冰火碳敬,少帝成长计划,中丞佐吏,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相交于往年,今年长安城的冬天,似乎是更冷了些。

随着冬至到来,长安城可谓呵气成冰;就连冬季盘踞于天空的寒鸦,都是不见踪影。

在如此冰冷的天气之下,长安城内,却呈现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画面。

&dsh;&dsh;作为寻常百姓聚居的城北,因为天寒地冻而尽显萧瑟,街上根本看不见行人的踪迹。

就连秋末冬初,方被种在田亩之上的宿麦,寻常百姓都已经顾不上出门照看了。

反观城南的戚里、尚冠里等贵族聚集区,反倒是丝毫没有受到严寒天气的影响,依旧是一副热闹繁杂的景象。

甚至比起温暖的秋、夏,尚冠里的繁华更甚!

究其原因,倒也不是说有钱人就冻不着,而是冬季的到来,让一些&lsq;聪明人&rsq;,闻到了一丝捷径的气味。

不用说别的,光看那一个个雍容华贵,手持拜帖屹立重臣府外的身影,其背后跟着的数十辆满载不明货物的马车,就足以解释尚冠里这一反常态的繁华了。

&dsh;&dsh;冰火碳敬。

封建时代所独有的、无法制止,且又无从制止的官僚行贿手段。

自官僚这个群体诞生的那一刻开始,&lsq;以公谋私&rsq;的本能,就已经刻入了其骨髓&dsh;&dsh;就像农民耕作,商人逐利一样。

经过上千年演变之后,到了后世那个辉煌灿烂的新时代,也依旧有类似的官场小贴士:档案袋装烟,信封里装钱,茶叶盒装卡;吃饭上厕所,上门落东西&iddt;&iddt;&iddt;

具体到如今的汉室,虽然没有后世这般隐秘的骚操作,也没有夏季的&lsq;冰敬&rsq;,但冬日取暖之费&dsh;&dsh;碳敬,也已经成为了官僚们聊络感情的不二良方。

除此之外,汉室的碳敬与后世的档案袋、信封等先进手段,还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

&dsh;&dsh;在后世违反法律的行贿行为,在汉室合法!

在后世,受贿,往往同贪污联系在一起;而在汉室,这两者却是分得很清楚。

受贿,是官员接受他人给予钱财、资产等利益,而贪污,是官员挖国家墙角。

针对后者,汉室所持的态度与后世一样&dsh;&dsh;罪无可恕!

但对前者,封建时代的大多数政权,则都比较宽容。

在原本的历史上,汉室有文帝刘恒听闻将军张武受贿,非但不惩罚,竟还反赐五百金,扬言&lsq;以愧其心&rsq;&lsq;以养其廉&rsq;。

到景帝一朝,也同样有无法无天的馆陶主,凭借自己&lsq;帝姊&rsq;的身份,大摇大摆挖少府墙角,却不受惩罚。

汉初的开国功臣中,有萧何自污,既得了好处,又得了美名的事件;也有陈平背负着&lsq;背信忘义&rsq;&lsq;盗嫂受金&rsq;的污名,受封食邑五千石、官职相宰的先例。

之后的时代中,也屡屡发生官员贪污,皇帝却百般回护,为其开脱罪名的事发生。

说白了:在后世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影响国家稳定的&lsq;受贿&rsq;,在封建时代根本不会又多大的负面影响。

&dsh;&dsh;百姓给官员行贿,能图什么?

在后世,也不过是工程资格、官职调动、罪名免除等寥寥数类。

可在封建时代,这些事都不足以成为百姓贿赂官员的动机&dsh;&dsh;起码在汉室,百姓不会为了这些事花钱行贿。

工程?

秦倾举国之力所开凿的郑国渠,全长也就三百公里,就已经支撑秦国统一天下了!

即便有什么大工程,汉室也不可能发生&lsq;工程外包&lsq;的事发生&dsh;&dsh;任务指派给官府,然后发劳役征召百姓,进行免费劳动就可以了。

官职调动?

在汉室就更不可能了&dsh;&dsh;汉室的官员,无一不需坚实的武勋为基础,以基本的行政能力为保障。

有这种能力的人,别说行贿了,哪怕是伸手要钱,都有的是地方官员抢着要&dsh;&dsh;汉室重武轻文,尤其是汉初,更是苦于官僚欠缺的问题多时。

但凡是个能勉强应付差事的,汉庭都能闭着眼睛纳入体制之内。

至于通过行贿执法人员,以改变犯罪惩罚,或许在其他时代可行,但在汉室,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dsh;&dsh;汉室的罪责,是可以光明正大花钱赎罪的!

只要不是谋逆这样十恶不赦的罪名,犯人就完全没必要行贿执法官员,而是可以在自己被判&lsq;死刑&rsq;之后,大摇大摆的交一笔钱到官府,免除惩罚。

至于那些真的犯了弥天大罪的,那别说执法人员,就算是塞钱塞到丞相手里,都难逃一死。

无法得到利益,百姓为何还要行贿官员?

为了免除税赋?

且先不提这种&lsq;为了少给钱而多给钱&rsq;的事蠢不蠢,就算可行,税赋也不是地方官员能说了算的。

税十五取一,赋百二十钱&dsh;&dsh;在汉室,这属于&lsq;杀人偿命、欠债还钱&rsq;级别的常识。

要想免除一户人家的税、赋,那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这家人消失在户籍之上。

既然户籍消失,那就意味着田亩也不再属于这户人。

户籍中查无此人,那就意味着官员非但可以侵吞这家人的田地,还可以将这家人逼为自己的奴隶!

这么简单的道理,百姓不会想不到,也不会有人真的蠢到为了躲十几石粟米的农税,就冒险失去所有土地,甚至失去&lsq;民&rsq;的身份。

百姓行贿官员的动机,可谓几近于无;非说有,那也只剩下商人为了摆脱商籍,从而试图以金钱行贿官僚。

但户籍的改变,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能做到&dsh;&dsh;就连食禄二千石,贵为九卿的内史本人,都没有权利将一个人的户籍,从商籍挪到农籍。

要想达成目的,这个商人起码要将拜帖送到当朝丞相面前。

而现实中,这样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

&dsh;&dsh;别说丞相了,就连一郡之守,乃至于一县之令,都不可能撇下名声不要,去见一个&lsq;浑身铜臭&rsq;&lsq;低贱粗鄙&rsq;的商贾!

也就是说在汉室,百姓行贿官员完全没有必要,也必然不可能发生。

百姓行贿官员的动机都不成立,就意味着汉室的&lsq;行贿&rsq;,只可能发生在官员和官员之间。

比如下属为了讨好上司,地方官为了讨好京官,乃至于行政官员讨好监督官员而行贿,就是后世&lsq;行贿&rsq;一词经常出没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带娃种田:没错我躺平了

翟律绿

全能李白

云落1

NBA:从拒绝养生篮球开始

言师蹦迪去

故宫夜影

五界狂仙

信仰万岁

隐为者

烟似墨,雨如丝

倚犁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