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子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一十七·老程的教诲(一),吃货混大唐,豁子牙,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演武场里忙活了半天,这才收拾一下吃了早饭,大唐的餐饮习惯有些像后世的渔民,一天两顿饭,早上的叫朝食,先秦时期,寻常人家都是一天吃两顿饭,即所谓两餐制。
这两顿饭可以看成是早饭和晚饭,但古人不这么叫,而是把一天中的第一顿饭叫朝食,称为饔;把一天中的第二顿饭亦即最后一顿饭叫哺食,称为飧。这就是朱熹《集注》中所说的”朝曰饔,夕曰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的提高,再加上阶层观念的不断淡化和打破,魏晋时期开始就出现平民吃三餐,到了唐宋时期就已经定型了。这时候的人,在中午还吃一顿午餐,而且将其看成是最重要的一餐饭,这个观念和现在就很类似了。
一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有关,中国自古有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农民一直就是国家最大的一个群体,而土地就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保证,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幸幸苦苦的耕作,为的就是养家糊口,虽然在封建社会时期,农民的大部分收入都被地主和官僚剥削了,但一般还是会为农民百姓留下堪堪足够户口的余粮,但也仅仅是只够为此生计,因此,古代的农民为了节省,一般都选择一天吃两顿饭,这样不仅可以生存,还能省下一点存量,以防天灾发生。
第二方面的原因就和统治阶级有关了。古代的社会的贫富差距巨大,农民的生存极其艰难,而官僚豪族却生活奢侈,尤其是在皇宫之中,皇室成员最简单的一顿饭都是十几个菜,遇到更加奢靡的皇帝,甚至多达几十道菜,营养搭配合理,非常丰富,而且对于皇家而言,如果感到饥饿时,随时都可以吃到点心,他们将之称为偏餐,不算在正式用餐之列,自然对一日两餐毫无压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顿宵夜,当然这些就跟百姓没有多少关系了,很多人在农闲的时候都不愿意动弹,就是因为不动就会减少消耗,瓜菜半年粮可不仅是明清时候才有的事。
吃过了早饭,程立也没有多少事情可做,干脆就回到了书房,拿出了让程三猪准备的碳条开始书写,有太多的东西需要记录的,人都是一个健忘的动物,如果不抓紧时间将自己以前的记忆写出来,真不知道以后还能想起多少。
程立就这么沉浸在书写的快乐里,当他再一次舒展身体的时候才发现书房的门口多了一个人,仔细一看原来是老程来了,难怪自己没有听到有人通报。
整理了一下自己褶皱的衣服然后恭敬的给老程行了个礼,然后束手等着这个老家伙说点什么。
“你被撵出来的决定是我下的,有没有感觉到委屈?”
“家国天下,小家的前面还有家族,家族的上面还有氏族,最后顶头的还有国家民族,所以爹爹无论做什么决定我都欣然接受,再说了我到这里反而更轻松了,远离尘嚣让我很自在!”
程立敢保证自己说的都是实话,但是看到老程狐疑的神色就知道他还是对于自己这么突然的转变有些存疑。
“爹爹自从前几天就开始怀疑什么了,只是一直没问,是想让我自己说对吗?”
老程一听就有些诧异,自己虽然平时有些混不吝但是对于自己家的这个小子还是清楚的,调皮捣蛋有,聪明也能看出来,但是从来没有过这么老成的时候,自己想了很多,甚至有过找找实司天监的人过来看看自己这个儿子是不是被什么老鬼附身了。
“是有些疑惑,我儿能为我解惑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