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力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9章 产业振兴经济,带个陶罐去扶贫,常力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常小宝是他们三人中的老大,负责向郑畏汇报。
“我们村里的小学校,一部分改造成幼儿园,另一部分改造成了敬老院,原来只有不愿去乡敬老院的单身老人住在那里,现在可热闹了,三个村十七八户住在里面,食堂做饭也好做了。工作人员加到五名,工作量也轻松了。全部按照您说的配套了。”
吉林村的孟宪海也插言道:“就在村委的旁边,我们村里也有个小敬老院,不愿意来的,就住在那里。村里就这么三五户生活不能自理的,集中供养不成问题。”
小山西村的晋书元也不想落后,我们村建了文化方大院,愿意读书的或者上学的孩子都在集中在那里,我还专门聘请了一位退休教师,帮助辅导他们做作业。“
郑畏一听,这三虎头不是虚头巴脑的货,也很感兴趣,就说到:
“下午还有时间,就挨着看一遍吧。”
“最后看我们村,在我家吃饭吧?”
小山西村村支书晋书元找到接近郑畏的时机,可不会错过。
“我们三家,做饭最好吃的,就是我老婆,那可是在乡里饭店里打过工的冷案师傅。”
晋书元的话,马上又迎来另两位虎头的敌视。他眯缝着眼,视而不见,只盯着郑畏的脸色看。
郑畏点点头,表示同意了。
晋书元马上转身去打电话了,电话打得有些得意,声音外露,安排老婆拿出最高水一,实在不行,外请援手。
直到安排得自己感到满意了,才小跑着回到考察团里。
接下来,去吉林村,两个村相距不过三公里地。
“两个省份的距离,就这么短,中国也就太小了。”
郑克爽见郑畏仍旧沉浸在这三个村的扶贫工作当中,就说了句玩笑话,聊以解闷。
“一省一天地,一村一世界。”
郑畏冒出一句偈语,搞得郑克爽副市长眼睛瞪得老大,不明白郑畏什么意思。
“还是先把他们发展适合自身产业的事情搞好,才能把扶贫工作做得更扎实,也才能更长久。”
郑克爽副市长的话也是有些上道,考虑得很长远。
郑畏尊敬地望着郑市长,带着思考的样子,说到:
“扶贫工作只靠政策,落实到位,也还有所欠缺。必须发挥主动性,把临近贫困点的群众,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自食其力也好,劳养结合也罢,只要让他们吃得好,穿得暖,住得安心,生活得平安幸福,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郑畏的话,让郑克爽副市长陷入沉思,良久不语。
郑畏知道自己触及到了敏感的最低线。
这样广泛的扶贫工作,还需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
“发展经济,振兴乡村,和扶贫工作是并行不悖的系统工程。”
“如果扶贫政策落实到位了,也只能把绝大部分贫困户维持在小康生活标准上。遗漏的父子不和睦、婆媳有矛盾家庭,老年人还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生活不幸福。”
郑克爽副市长对于扶贫工作考虑也很深入,切中郑畏正在努力改善的问题。
“如果经济发展跟不上,扶贫工作很可能滑坡,贫困户返贫现象依然存在。老年人的困难,主要还是生活自理问题。这个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郑畏的心声,让郑克爽副市长也是有些激动,w.kansh.谁没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呢!
“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没有产业,农民自身的局限性,不可能有大发展。至少不会全面富裕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要多为老百姓考虑,考虑他们的钱袋子,考虑他们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生活文明幸福快乐!”
郑克爽副市长与郑畏一对一答,让坐在边上记录的秘书有些激动。
他边记录,边思考,此时情不自禁地跟着符合一句经典:
“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郑克爽与郑畏相视一笑,这好想法传染啊,还启迪人呢。
产业搞起来,才能振兴经济,经济发展了,才能富裕百姓,扶贫工作才更有后劲。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219章产业振兴经济)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带个陶罐去扶贫》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