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力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1章 如数家珍,带个陶罐去扶贫,常力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女篾匠头没抬,手里没有停止片刻,嘴里说了一句方言土语。
郑畏也没有听懂,周处长饶有兴趣地凑到近前,回应了一句叽里咕噜。
郑畏努力想听明白,也是无奈,心里想这是民族语言了,需要翻译。
“她刚才说的,是篓子是用来装食品的或者杂物的。”
周处长从事旅游业,对多民族语言熟悉,跟青年女篾匠说对话没有问题。
“她说她是苗族的,编织是他们族里的专长,编苇子是打小就会的手艺。”
周处长很自觉地担任了青年女篾匠的翻译,把她说的话,跟郑畏等人解说着。
青年女篾匠成了苇编厂的主角,围观立即展开。
周处长原来也是个网红哥,拿手机拍起来没完。他对女篾匠也感起兴趣来,一边拍,一边问话。
郑畏和何清荷都听不懂女篾匠说的话。周处长一边跟女篾匠说话,一边还跟郑畏解释一下。
“她家是云南瑞丽的,彝族人,到内地打工看到网上招聘女篾匠,打小就会的手艺,就过来干了。这份工作,是她最爱干的,也是她在内地找到最挣钱的一份工作。”
周处长解释后,郑畏和何清荷听明白了。
女篾匠手中的活计,一直未停。计件工资,她可不舍得休息。
周处长与女篾匠对话,全用方言土语,看来干旅游工作学习语言的机会多,也是他用心了。
正当郑畏心里质疑他的彝族方言土语说得这么好时,他说了句:“我去那里挂职扶贫来,一年时间,学会了他们的方言土语。”
何清荷让周处长问问女篾匠多大了,家里有什么人,愿不愿意去参加她办的手工艺制作培训。
周处长与女篾匠又是一阵叽里咕噜,接着就问明白了。
“她二十一岁了,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都在陈家涧租房居住。丈夫也在苇编厂当篾匠,孩子在家,大的看小的,还没到上学年龄。现在生活很好,还不想换地方。”
何清荷本来想挖人才,闻听后,脸上充满失望之色。
“他们的孩子到上学年龄,富家涧那里有学校,说不定他们就考虑了。不急在一时。”
郑畏安慰她,因为看她要落户富家涧干事创业,就关心起来。
何清荷脸色好转,笑笑,把手里递给郑畏,让他给她与女篾匠拍了张合影。
女篾匠这时稍停,抬头看郑畏,脸上的娇艳不差起何清荷,还有天然质朴的圆润。
镜头里的两张面孔,很惊艳,w.uknsh.绝对比那些所谓的明星美丽。
看过苇编厂,王大力陪着去了湿地公园。沿着新铺设的木栈道,一路弯弯曲曲走进比人高的苇子丛中,偶尔会有荷花成片,显得更加艳丽无比。
苇子上、荷叶上、水中,各种飞鸟鸣叫觅食,可谓鸟语花香。
何清荷发出英伦腔的惊叹,手机拍个不停。不时让郑畏帮她拍人在画中的好景观。
“何女士的表现,说明了这片风景的成功之处。凡是能够让游客眼前一亮,大感吃惊的景色,就是好景点。我们看多了,有些审美疲劳。”
周处长及时发表自己的高见,肯定了湿地建的风景区不错。
走到湿地深处,湖水清冽,鱼翔浅底。
何清荷直接坐在木在栈道上拍照,郑畏才注意到她今天穿了户外运动装,完全早有预谋。
如果自己拒绝她跟随,也就少了活跃气氛的。她的出镜,让考察多了一种乐趣,更让周处长以她当游客,有了参照。
周处长也喜欢拍照,边走边看时,他打开手机里自己拍照的风景,给郑畏看。
“你看,单纯的风景秀丽,但是少了种灵性,如果加上人物,风景就活起来了。”
郑畏看着加了人物的风景确实灵动了,人物更美丽动人,全是何清荷侧面或者背影,显然是周处长抓拍的。
不认识何清荷的人不知道是谁,美丽女子置身美不胜收的景色里,让人体会到人才是万物主宰。
郑畏感同身受,对周处长增加了几分敬意,点头赞同。
他的内心里,对于宣传推介旅游景点有了更新一步的认识和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