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赵桓的底气
木木三大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99章 赵桓的底气,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木木三大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种师道、姚平仲、折彦质等人都是各路勤王军的将领,皇帝赵桓让这么多武将参会,圣意已经昭然若揭。
主战派大臣李纲一看这架势就来了劲,他对皇帝上奏说道:“金军在城外虚张声势,实际上其兵不过六万,且大部是奚、契丹、渤海部落的人组成。
我们集结在城下的勤王之师已经达到了二十余万,是金军的三倍多。
而且,金军孤军深入重地,犹如虎豹自投槛阱,我们不必和他们角一日之力,尽可用计战胜金军。
为今之计,不如扼守关津,断绝金军粮道,禁止金军抄掠,分兵收复京城北面失陷的郡邑。若是金军的游骑敢外出,就出兵攻击他们,再用重兵逼近他们的大营下寨,坚壁不战,就象周亚夫当年困七国之兵一样。
等金军粮尽力疲了,让将士与金军檄取誓书,金军为了脱困必会归还三镇。
届时我军可纵其北归,金军北渡黄河时,我军待其中渡而后击,必定大胜。”
李纲这番话跟之前种师道所说的谋略相近,皇帝赵桓听了之后深以为然,感觉战胜金军不是难事。
李纲见圣上赞同自己的见解,心中颇为自得,认为建功立业就在眼前,趁机向皇帝赵桓讨要兵权。
李纲说道:“勤王之师渐集,.knsh兵家忌分,非节制归一不能济,愿敕师道、平仲两将听臣节制。”
李纲的意思是让种师道、姚平仲等将都听他的指挥,由他掌握二十万勤王军的兵权。
在李纲看来,自己的这个请求合情合理。
李纲现在的职位是尚书右丞兼亲征行营使,所谓“亲征行营使”就相当于皇帝在军营中的代表,并且皇帝赵桓早就明言由他总揽守城事宜,“许便宜从事”。
再者说,尚书右丞是副宰相的文官职务,按照宋朝以文制武的传统,由他来统领西军勤王诸将最为合适。
然而,在皇帝赵桓的心目中,却不是这么看的。
要论领兵打仗,西军名将种师道可比李纲强多了。种师道在边庭与西夏军交战数十年,方才打下一个“老种经略相公”的名声,李纲是一个以前从未上过战场的读书人,如何能与种师道相比?
说白了,李纲不过是机缘巧合,因为金军围城时没有良将在京城中主持局面,才能够从一个从四品的太常寺少卿跃进到正二品的尚书右丞。
太常寺少卿是负责祭祀事宜的官员,当初让李纲领兵守城,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如今要与金军在城外交战,当然需要精通兵法的将领指挥大军。而这个人选,皇帝赵桓认为非种师道不可。
皇帝赵桓委婉地拒绝了李纲的提议,没有让他节制诸军,而是在行营司之外,另建了一个宣抚司,任命种师道为宣抚使,以姚平仲为都统制。
随后,皇帝赵桓下旨,升种师道为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由他统领四方勤王之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