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赵平论政
烟花若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7章 赵平论政,三国:从草根开始崛起,烟花若殇,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翌日,赵平起了一个大早,同往常不一样的是,赵平今日在宫女的服侍下穿上了象征诸侯王才能穿的黑色龙袍,因为今日赵平要前往大殿举行第三场考试,也就是殿试。
赵王宫是在并州州牧府的基础上修建的,因为修建的时候,赵平只是赵公,因此规模并不大,后来赵平进封赵王之后,也没有大兴土木,只是建了一座大殿每月接受一次文官武将的朝贺。
赵平前世是帝成迷,因此将此殿命为宣政殿,算是专门用来上朝的地方。
一般而言,王宫之内都有宦官当值,可赵平并不喜欢一帮子不阴不阳的太监出现在王宫,因此赵平都是采用了女官充任宦官,并且明令禁止官员府邸使用阉人为奴,所以太监在赵国境内是销声匿迹的。
居住在晋阳各处的考生早已提前等候在王宫门外,待时辰一到,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向王宫,而后在宫人的引导下朝宣政殿走来。
彼时宣政殿内早已摆好192张特制的书桌,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人都是用桉,坐的时候都是盘腿而坐,或者跪坐,少有做凳子的。
赵平却是将后世的书桌连带凳子都给造了出来,不过大小要比后世单人课桌的两倍还要大,毕竟古代没有铅笔、钢笔之类的,虽说答卷用的是细毛笔,但写出来的字也是很大的。
“考生进殿!”
随着女官一声黄鹂般的叫声,考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大殿,而后跪在地上,异口同声的说道:“草民拜见赵王!赵王千岁!”
赵平看了一眼众考生,而后说道:“免礼!入座!”
大多数考生都是低着头的,当然也有考生胆子比较大,飞快地抬起头偷瞄了赵平一眼,当发现赵平不过是一名和他差不多大的年轻人时,也是不由得为赵平年纪轻轻就能建功立业割据一方感到敬佩。
赵平身高比一众考生高,又坐在王座之上,因此那些偷瞄赵平的考生之举,自然就落入了他的眼里,就如同上学时,躲在课桌下吃辣条,却以为老师没有看到是一样的。
待众考生纷纷入座之后,赵平方才说道:“自西汉高祖定下郡国并行制以来,至今已有四百年,高祖皇帝当初行郡国并行制是从秦朝不过二世而亡得出的教训,本是想让刘氏子孙拱卫大汉边疆,但人心隔肚皮,不过几十年,诸侯国便成尾大不掉之势,以致于酿成七国之乱,自此以后,我大汉对诸侯王限制加重,终得太平三百年!”
一众学子不由得紧皱眉头,心想赵王你可就是最大的诸侯王,眼下你这么说,不就是打自己的脸吗?众人都搞不懂赵平这是什么操作,难不成今日的考题就是论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利弊?
但见赵平话锋一转,而后说道:“由此可以得出,郡县制比分封制要好,我赵国境内同样实行郡县制,但在官制上却是有些不同的,当然这跟我们今天的考题没什么关系。但不管实行那种制度,为的都是让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不知众位可认同?”
“大王高见!”
一众考生忙拱手拜道。
赵平见此又道:“太史令司马迁从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言简意赅,国家仓库储备充实、老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足,老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寡人自受封为赵王之后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至昨日,终于是悟出了两个道理,那就是若想百姓能吃得饱,穿得暖,通常取决于朝廷实行的政令是仁政还是恶政!”
赵平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众考生,而后继续说道:“有人会说凡朝廷实行恶政皆是有奸臣小人乱国,欺君罔上,行指鹿为马之举,寡人认为其实不然。为何先汉太祖、文帝、景帝在位时期少有奸臣小人乱政?那是因为先汉太祖起于百姓,深知民生疾苦,并且言传身教,凡小人之言皆能被识破,凡朝廷政令,皆是以维护百姓利益而发,是故天下太平,万民归心。
然而不过三两代,后世帝王皆出于深宫,养于妇人之手,衣食无忧,出身即荣华富贵加身,享之不尽,幼年有奶娘的精心照料,童年身边皆是阿谀奉承的宫人,几至于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试问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岂能不出昏君尔?昏君者贪一时之享受,因而听信谗言,对百姓横征暴敛,因而成恶政!”
赵平听了一下又道:“子曰:苛政勐于虎也,这是君主不贤而导致的恶政,但反过来讲,君主如果贤明,实行的就一定是仁政吗?”
鲁肃出言道:“大王!君主若贤明,那朝中必定皆是贤德之人为官,如此一来自然而然施的是仁政!”
鲁肃的回答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成。
赵平却是笑了,摆手示意鲁肃坐下,而后笑道:“某之言确有一定道理,君主若是贤明的话,那么朝中必是贤德之人,可问题是这些贤德之人出身于世家,由下面的地方官、王公大臣举荐而来,他们或许能被称为贤才,但俗语有言,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些贤财一旦被举荐为官,那么日后待推举他的人求他办一些私事,他帮还是不帮呢?帮可能会触犯律法,不帮则会被人骂做无情无义之人。这样的贤德之人,却是贤德,但不是什么能臣干吏,对国家百害而无一利!”
东汉王朝果真缺人才吗?缺武将吗?实际上东汉王朝什么都不缺,缺的是把世家大族手中的人才变为朝廷的人才,简而言之他缺的是给天下读书人一个官方身份。
徐庶为人豪爽,见此起身拜道:“所以大王实行科举制度,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是为国家直接培养人才,是我等寒门士子的福音!”
提拔寒门士子做官仅仅是第一步,赵平的计划是通过这些寒门士子推行文化教育,历朝历代帝王为了维护皇权,实行的都是愚民政策。
虽然帝王权欲真的很诱人,但是赵平还是希望文化能够得到普及,因为只有普及了文化,一个民族才能真正的崛起,真正的屹立于世界之巅,而这一切都需要一批无私传授的读书人,也就是后世的教师一职。
徐庶的话刚落之后,在场的一众寒门士子纷纷起身朝赵平表忠心,当然也有一些出身于世家大族,他们之所以前来参加考试,那就是赵平的势力是一众诸侯当中最强的,而世家大族向来信奉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法则,所以也是派了子弟前来参加考试,不过最终目的为的还是待将来赵平夺取天下之后,能够维护他们家族的自身利益不受损。
对于众人表忠心,赵平自然是高兴地,但这忠心能有几分真,还是有待商榷的。
见此,赵平便说道:“倘若朝廷实行的是仁政,那么这仁政能否传达至地方,就取决于一县之官,如果县官们能够将一县给治理好,再配合朝廷的仁政,那么自然府库充盈,百姓衣食无忧,所以今天的考题是论一县之治!”
见赵平终于将考题给说出来之后,一众考生便在脑海里开始思考该如何答卷,这些考生的当中,出身寒门的,为了家里的生计,他们会去一县担任主簿之类的无品级的属官,甚至给县令充当门客,自然是熟悉一县的政务的。
就在一众考生开始研墨的时候,赵平又道:“诸位在诗词歌赋上面的造诣,前面两场考试,寡人已经领教了,今日这一场考试,华而不实的文章就不要在出现了,恭维的话偶尔说一句寡人还能高兴一下,但是说多了,寡人就觉得没有半点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