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岛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交公粮,平凡的世界1993,中岛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白杨树张庄有六百多口人,都姓张。这支张氏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张良六世孙张睦。

小时候,张怀信常听太爷爷讲张良的故事。

村子里,张志清家家族本是村子里远近闻名的大家族。亲戚们都在县城或镇上做生意。

原阳县有个石条街。路上铺的全是石头,因为有些年份,石头踩的光滑圆润。两边全是木头搭建的商铺。解放前半条街是张志清爷爷经营的,张志清爷爷又称“张半街”。

张半街是远近闻名的善人,逢年过节就在街口施粥,并热衷办学,办了个“原阳书院”供一些贫苦人家孩子读书。除了二儿子都不让其他孩子去书院,自己家孩子兄弟多,怕自己孩子欺负别人孩子坏了学院风气。这个怪人“张半街”。

张半街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嫁给了家里的长工,负责家里的大小事务。大儿子经营家里的染坊,二儿子在县城衙门做文书,三儿子负责百货、酒坊生意,最小的儿子经营木器行,负责家具生产和店面。

淮海战役爆发前,二儿子张国义说服父亲把家产全部捐给解放军。

解放后,大儿子张国华被分配到县城纺织厂,二儿子张国义到了县城供销商上班,三儿子张国美去了百货商场,四儿子张国太去了镇办木材厂。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这一切都要感谢老二张国义的安排和远见。

张半街先生,眼看着家业散尽,郁郁寡欢,没多久就去世了。

张志清是老四张国太的长子。张国太是张半街几个儿子中最不让人省心的。平时吊儿郎当,就喜欢和女人打情骂俏。原配牛氏受不了张国太四处沾花惹草,与他离了婚。张国太与镇上派出所所长潘老威因为女人争风吃醋,大打出手。伤了人,只能远遁他乡。

张志清跟着母亲改嫁了一个医生,那时才四五岁。后来母亲与医生有了几个孩子,就慢待了张志清。

张志清回到了张家,跟着大爷张国华生活。张志清读到高中毕业,本有机会推荐到省城读大学,因为父亲名声不好,没有如愿。

由于在医生家生活了几年,张志清对医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刻苦学医。前村庙里的百岁老先生看张志清对艺术的浓烈兴趣,于是收张志清为徒,并推荐张志清去镇上医院做医生。

张志清一心的钻研医术,不善处理和领导的关系,也不愿和同事交往。医院人士调整时,就把他排挤了出去。

张志清只好回村里务农,一边继续钻研自己的医术,一边做乡村的赤脚医生。

生活的不如意,让张志清这个内向的人,变成不善言辞,不善交往的人。张志清年轻时,常年郁郁寡欢,一个人在村前的柳树河边拉二胡,如歌如泣。

二爷张国义夫人宫氏,把自己家的侄女宫凤英介绍给张志清,组成家庭,陆续生了三个儿子。没有父母帮衬,全是宫凤英一人拉扯三个孩子。

宫凤英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除了做家务,农活,就喜欢听大戏,听评书。

随着孩子日益长大,张志清的日子渐渐安稳下来。张志清终日沉默寡言,很少和村子里人说话,只喜欢抽烟,。宫凤英常劝老公,多去县城和亲戚走动,谋个事情做,也不至于受穷,但张志清油盐不进,还没有村子里的人跟城里的亲戚走动紧密。

张怀信记忆里父亲最懦弱的事件就是交公粮。

麦子打下来之后,晒过两次场,就要准备交公粮了。家里六口人有土地的,加上分的自留地,宅基地有十八亩要交公粮的。

广播里大队书记和村队长,一天要在里面喊好几遍,凶巴巴的口气:过了端午节交不齐,超过一天罚一块钱。听到罚钱,人人都心悬到嗓子眼了。

大队书记是村里的最有威严的人,兄弟五个,他是老大。有个弟弟还是镇里的干部。据说有个亲戚在县城当官。上千口村民都得听他的,他说的话没人不敢听。

麦子在卖场里,碾粒,扬风与麦糠分离,然后暴晒几天。借来大秤,一尼龙袋一尼龙袋过秤,把要交的公粮码在一起,宫凤英通常多称个百十斤,以免粮站称大,不够公粮。等到村队长传话的那天,每家大大小小的十几二十袋,天刚麻麻亮,大家用板车(架子车),拉到十几里外的镇上粮站。

对于宫凤英来说,每次交公粮都是一次很大的难关和挑战。

那时交粮,排队排多长,粮食送不送得出去,还得看粮站的脸色,质检员说你的粮食好就好,差就差。所谓好,就是粒粒饱满,成色好,晒得干燥,没有一粒土坷垃和砂浆子。

到粮站时,大院里挤满了各村子的板车能排几里地……正是炎炎酷日,个个都汗如雨下。有的还带着孩子和老人。粮站的人都是吃商品粮的人,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享受着大家的端茶端水递烟,庄稼人每句话都是小心翼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大玄提刑官

旷海忘湖

我只是个补丁

团战必王

开局一座地下城

崛起的呱呱呱

神煌

开荒

凰末白的剑

涵说

大唐山贼的日常生活

夏天的叮叮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