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壁是常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9 作文官,有打脸的机会了,大宋炮灰逆袭录,碰壁是常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祯看到张用和的眼神就知道他有话要私下里说,只好说:“也罢,等学完拳便让吕相公来。”
赵祯现在着急寻找知兵的人才,只要听说是有这样的人就急着任用。正月里枢密使杜衍推荐了京兆府一个叫雷简夫的布衣,赵祯立即召见与之议论边事,见其甚是雄辩就下旨让中书依照宋真宗启用大儒种放的故事给此人授官,想着按照种放的例子怎么也要授个知州。但是吕夷简认为“士大夫有口才者,未必能成事也,请姑试之。”就把此人封了个校書郎打发到秦州去作观察判官了。
现在赵祯好不容易又在身边发现一个知兵的,本想赶紧封个官留在身边使用,反正李不弃的年龄在这里,封不得大官,所以特别不想让吕夷简相公插手的。所以等李不弃走了赵祯便问张用和:“你为何定要知会吕相公?”
张用和说:“官家,现在宫外听说官家在练拳,好多人都说是李不弃蛊惑官家沉迷武事,说李不弃是奸贼呢。这时候官家再下旨封他官,只怕旨意下到中枢会给封驳回来。因此小的以为还是先知会一声吕相公好。”
见赵祯面有难色,张用和又出主意:“李不弃献了这制白糖的法子可以算纳粟,又献了钉马掌和造劲弩的法子都是有功,再者他又是读书人,那手《读诗有感》也得了文名,无论跟谁说去封他个文官都不为过。”
赵祯只好点头:“好吧,既如此便请吕相公和丁学士来。”
赵祯把李不弃今天对辽人的分析和考察边帅的法子对吕夷简和丁度说了,又说要封李不弃的官。丁度自然高兴,毕竟李不弃也算他学生。而且和李不弃相处这段时间听到这孩子经常有忧国忧民之语,他认为李不弃也是个有道德的读书人。
吕夷简听了则心思急转。对于这次辽国大兵压境,其实朝廷已经通过细作了解到一些内幕,他也判断辽国的目的就是讹诈。而对这种讹诈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强硬,否则后患无穷。因此他现在也在不断给皇帝吹风采取强硬态度。
但是他家世代高官,是熟知真宗皇帝当年是如何软弱,南方籍的文官是如何鼓动皇帝逃往南方的。他很清楚自从太宗之后老赵家的人都是稀泥软蛋,他也清楚朝堂上有许许多多畏辽人如虎的大臣,赵祯又是耳根特别软的,要说服皇帝对辽国强硬真的很困难。这时候在皇帝身边有一个主张强硬的人时不时吹吹风是再好不过了。
而且吕相公现在也难。现在国库空了,军队屡战屡败,吏治败坏,朝堂上有一批人把造成这些问题的罪责全都归到他身上,要他下台的呼声越来越高。可吕相爷也是心里苦,好些问题是几位皇帝和垂帘听政的太后造成的好吧,你们不敢挑皇帝的错,找我麻烦做什么?
赶他下台的那些人是把范仲淹,韩琦等人作为领袖的,李不弃和韩琦应该是对头,将来李不弃要自保必须依靠他吕夷简。
这样看来将来李不弃十有八九会成为他吕夷简的人,那还等什么呢?吕相公略一躬身说:“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李不弃既然通兵事自然可用。只是那制白糖的法子是李不弃直接献给宫里的,并非给了三司,却不能算是纳粟。不过他献钉马掌和制劲弩的法子却是实在的功劳,因此臣以为封李不弃官并无不可。若是有丁学士举荐便更好了。”
赵祯问:“那么封他个什么官职呢?他年纪还小,出外似乎不合适。”
皇帝把调子定了,要把李不弃留在身边。这点儿要求正中吕夷简下怀,他顺水推舟:“臣以为可以授他宣议郎,任将作监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