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1对子(三),蚍蜉传,陈安野,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侯大贵笑道:“无妨。我钦慕掌盘之名,神交既久,分外珍贵。”心中其实对蔺养成的鬼话完全不以为然。
蔺养成叹气道:“早知道当初就不该留在陕西,更不该又出了河南。否则与赵兄弟共襄大义,轰轰烈烈干下一番事业,岂不快慰!”
此时,李万庆插话道:“老侯,老刘是我等的好兄弟,不是外人。他来此捧场,你不介意吧。”说话时虽半是调笑,但眉宇中却蕴有一丝担忧。
侯大贵立刻大笑道:“怎会介意!刘掌盘子的名号如雷贯耳,我先前还怕请不动刘掌盘,现肯赏光,高兴还来不及。”李延朗附和称是。
李万庆等人闻言皆欢笑,侯大贵心中对此却是透亮。在来承天府前,他已经了解过当前湖广、河南诸寇的态势,各类大大小小流寇营头虽多,但大体上可以分为曹操派、老回回派以及中间派三派。
曹操派与老回回派,顾名思义,派内成员分别是曹操罗汝才与老回回马守应的铁杆粉丝,以他俩马首是瞻。比如“一丈青”施公达、“一条龙”张立、“小秦王”王光恩、“关索”王光泰以及“整齐王”王和尚等,无论是走是战,均紧跟罗汝才的步伐。而像“混十万”马进忠、“革里眼”贺一龙等,则始终围绕马守应,与之同仇敌忾。
其实这也是近年来流寇内部的一个趋势,即面对日益紧逼的朝廷以及逐渐枯竭的地方资源,当初零散的小势力慢慢都开始融入了几家较大的营头,以求自保。在陕西,李自成的闯营已经基本完成了对陕中流寇的整合,一家独
大。而赵当世若不选择出川,而是坚持在川中活动,四川基本上也会插上赵营的旗帜。湖广、河南等地因为流寇为数甚众,所以同化过程要慢上许多,但也早显出端倪,即张献忠、马守应、罗汝才三家脱颖而出。因尚未完成彻底整合,故而依然有第三派、也就是中间派存在。
中间派即指徘徊于楚豫间,固然经常与马守应或罗汝才合军,但一直是若即若离的状态的诸营流寇,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即有“左金王”贺锦、“乱世王”蔺养成、“争世王”刘希尧、“兴世王”王国宁、“射塌天”李万庆、“顺义王”沈万登等。
这些人之所以没有融入马守应或罗汝才麾下,原因很杂。如蔺养成,就因为曾与李自成搭档很久,不受马、罗的信任,左右碰壁。再如贺锦,则是压根瞧不上马守应他们,不甘屈于人下。
所以属于中间派的流寇,就是赵当世想要重点发力的方向。换而言之,赵营三条建设性方略“广结援”中,这些人都是要尽量争取的对象。尤其是在杀了张雄飞,与回营翻脸几乎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得到贺锦等人的支持,就变得尤为重要。
而贺锦、蔺养成以及李万庆三家因与赵营有着各种各样的私情关系,所以被列为了首先接触的选择。刘希尧与赵当世没有过交集,贸然来到这么一个私密的场所,李万庆担忧侯大贵会不悦也不是没有道理。
几人在庙外扯了几句,转入山神庙内。庙里倒收拾过了,算整洁,还摆上了个小圆桌以及少许酒水瓜果。才坐下来,蔺养成就开始骂起了罗汝才:“都说马、罗两个是咱义军的诸葛孔明与司马仲达,我看倒是两匹没脑子的马骡。”
侯大贵说道:“听闻近期各位跟着曹操从河南转进武昌一带,不知意欲何为。”
蔺养成回道:“还不是罗汝才那狗怂的东西忽悠大家,说什么以退为进。好端端的河南留着不走,非要从麻城、武昌迂回到襄......北面。”
侯大贵听他说到一半口风一变,便留了心眼,故作若无其事道:“河南有张任学、左良玉、陈永福等堵在那里,个个凶悍异常,的确不太好走。”
刘希尧皮笑肉不笑道:“湖广好走吗?许成名、杨世恩也都不是善茬,何况还有龙在田和他手下一班野人。在湖广不掉一层皮,我看是走不出去的。”
李万庆有意无意说一句:“你说当初若是跟着老回回,咱们会好过些吗?”
刘希尧又道:“未必。老回回几个的日子也不好过。都是苦哈哈,又何必互相羡慕呢。”
蔺养成自嘲道:“倒不如当初就留在陕西,一了百了,少了这两年的折腾。”
刘希尧摇头道:“李闯王未必就滋润了,没准去陕西一看,你还得回来这里。老闯王一走,群龙无首。你看看这两年,跟着八大王、老回回他们,流来流去,又捞到了什么好果子?尽是胡闹。这大义的天,我看是暗了一半了。”
蔺养成冷哼一声道:“一说八大王,这厮当真好手段。一番花言巧语,把咱们都当猴耍了,自己拍拍屁股,摇身一变,穿金装、系玉带,倒人模狗样当起官儿来了。”
李万庆轻咳道:“老蔺,老侯面前,有些话不要乱说。”
赵当世是跟着张献忠一并接受招安,蔺养成编排张献忠,便相当于将赵当世也捎上怼了。侯大贵刚想发话表示大度,但心念电转,感觉这李、蔺二人这一唱一和似乎有些预谋。偷偷瞟了一眼众人,但见一时间贺锦、蔺养成等人,都是直勾勾地望着自己,眼神中充满了怒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