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的虫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节 颍川高士(1),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和睦的虫子,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孙子云:“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追。”什么意思?对待班师回朝的敌军不要追击,因为既然班师回朝,必然会派精锐人马断后,贸然追击很可能要吃亏。围困敌人要网开一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围三缺一,虚留生路”,这样,敌人见有退路可逃,就不会拼死守城。对待走投无路的穷寇,不要过分追击,可以采取诱降的办法分化瓦解。这三条原则是孙武告诉进攻方对待撤退、被围、被追击的敌人所应采取的正确方法,以免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遭到不必要的损失。
但是马哲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整体,孙子兵法十三篇,其实就是四个字——随机应变,而恰恰是这四个字难倒了以赵括为代表的无数豪杰,因为他们把孙子兵法的某些原则教条化的割裂开来,不考虑战场的实际情况而生搬硬套。赵括这么做,使得四十五万赵军被活埋,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格局;李德这么做,使得英勇的红军被迫放弃中央苏区,元气大伤,差点葬送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道理我们明白了,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嘛,下面我们就来看两个具体战例。第一个,楚汉相争之时,刘邦趁项羽远征齐国在外,率五国联军数十万一路长驱直入,攻占项羽都城——彭城。项羽闻讯,亲率精锐部队三万人回救。当时,楚军将士急于救回家小,人人奋力死战,而五国联军每日饮酒作乐,毫无防备,刘邦虽然听从谋士建议在彭城外围设立九道防线,但也未曾想到项羽回来得如此之快。
项羽本来就善于以少胜多,率精锐一夜之间连破刘邦九道防线,进逼彭城,士气大振,而刘邦的联军虽然人数众多却大多是乌合之众,两军交战不久,联军就全线崩溃,刘邦只好率军退走。项羽率军紧追不舍,从泗水一直杀到睢水,联军死伤数十万,河水都被尸体堵塞,刘邦狼狈逃窜,连自己的女儿都来不及带走,夏侯婴将刘邦长女,也就是以后的鲁阳公主抱上车,刘邦怕耽误时间,一脚将女儿踢下车,夏侯婴又把她抱上车,如此反复三次,刘邦大怒,夏侯婴也不理睬,而刘邦的妻子吕后和父亲都被项羽俘虏。
这个战例充分证明了“归师勿遏”的道理,项羽率领一支三万人的归师,竟然打败了兵力超过自己十几倍的敌军,难道归师就一定不能攻击么?错了,归师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能和他硬拼。
三国时期,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得手,关羽闻之,率军回救。按说当时关羽刚刚在樊城斩庞德,降于禁,威震华夏,而且兵力又在吕蒙之上,正是一支不可正面阻挡的“归师”。而吕蒙巧妙地采取了心理战术,严令士卒不得虐待关羽部属的家小,利用荆州军士急于回家的心理采取了怀柔攻势,使得关羽进退两难,士卒溃散,很快就败走麦城。而一向以“善待士卒”著称的关羽为什么会落得如此惨败呢?同样是归师,为什么项羽大胜而关羽大败呢?所以岳飞说过“兵无常形,水无常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项羽是攻其不备,一下子就收复彭城,使得军士士气大振,战斗力自然得以加强。关羽则是腹背受敌,进退两难。刘邦的联军是乌合之众,指挥失灵,而吕蒙则是攻心为上,迅速瓦解了关羽军的士气,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战争胜负的走向。如果机械的套用“归师勿掩”的道理,显然是不对的。
那么曹操又是根据什么道理,做出了如此精确的预判呢?袁尚如果走大路,说明他是抱着拼死一战的决心而来,这样的军队不仅是“归师”。更是哀兵。归师勿掩,哀兵必胜,曹操当然要避之大吉。可是袁尚走小路,说明他底气不足,想投机,缺少血战到底的勇气。将为军之胆,将衰则军不利,袁尚作为三军主帅都如此畏首畏尾,Uw.ukshum手下的军士自然是一触即溃。
袁尚既到,夜间遣兵进攻曹军防线,审配亦出兵城北,欲与袁尚前后夹击,击破曹军防线。曹操早有防备,率精锐万余来逆战,典韦、许褚前后猛攻,审配大败,退回邺城,袁尚亦大败,依曲漳为营。曹操连夜进军,天明遂围袁尚大营。这个时候既然邺城已然无救,就应该迅速摆脱曹操的追击,退守幽州,保全实力。而袁尚在曹操还没有将包围圈合拢的时候,居然贪生怕死地派故豫州刺史阴夔及别驾陈琳向曹操乞降,白白耽误了突围的时机。
深知兵法的曹操当然不许袁尚投降,反而将阴夔和陈琳留在营中。曹操见到陈琳,还气定神闲地翻起旧账来。陈琳啊,我曹某人和你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你帮袁绍写檄文骂我也就算了,为什么连我的祖宗八代都骂了啊?陈琳也很光棍地回答:曹公啊,那时候陈琳和你各为其主,袁绍让我写,我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曹操当然不会为了这点小事生气,陈琳文笔很好,留在身边当秘书是个不二人选,也给袁氏旧城树一个榜样。
次日,曹操指挥大军围袁尚营益急。袁尚夜遁,保祁山,追击之。袁军大溃,袁尚败走中山,投幽州袁熙处。曹操攻占袁尚大营,尽获其辎重,得尚印绶节钺,使尚降人示其家,城中崩沮。在攻城的时候,高明的军事家很注意心里战法,已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这和三大战役时,我军在阵地上向用“解放战士“向敌军喊话,在阵地上摆上白面馒头的做法如出一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