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窝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36章 君心难测,重生宋末之山河动,让你窝心,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me"..me/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最新章节!
皇帝将头发给剃了在军中引发轩然大波,有惊恐不安者,有上谏规劝者,还有暗中腹诽者。反正是赞成者少,反对者多, 皆对皇帝此大逆不道,有悖天伦的行为多有微词。当然也有不以为然者,而这些人则多为皇帝的身边人,劝说两句也是轻描淡写,他们早已对其作出离经叛道的行为习以为常。
作为当事人的赵昺却对种种议论表现出少有的平常心,并不十分在意。他刚来到这个世界,其实对于满头长发感到不满。
首先是梳洗十分麻烦,洗个头都要半天时间,他到现在也不能熟练的自己束发,当然这些平日也皆有宫女和小黄门们代劳。但是一旦出征就多有不便,赶上战事紧急哪有时间精心打理,导致头皮瘙痒还是小事,让他最难受的是会因此多几只‘御虱’在头发里乱窜。
其次,在现代社会头发多是彰显个性和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留什么样的头发全在自己的喜好,并没有太多的寓意。但男子留个披肩长发,或是顶个发髻,还是让人觉得不舒服,甚至会被打上异类的标签,走在大街上让人侧目,反正不是社会的主流。
再有,赵昺就是心理有些难以接受,他毕竟来自现代社会,总觉的男人留长发总有些娘娘腔,不若短发能彰显男人的气质。所以他早就想把长发剪了, 可是当下的社会不允许,即便是皇帝也会被当做异类,但这次出行让他颇受困扰,一气之下就将‘烦恼丝’给剪短了。
赵昺忍了这么多年才敢把头发剪了,从中也有诸多的不得已,因为在这个年代头发不仅仅是头发,而是有着诸多含义,让他也不敢轻动,直到现在忍无可忍才下了狠手。他既然做了,自然也做好了遭受舆论的讨伐,老臣们的劝谏,也许还有太后家法惩治的准备。
同时想想几根青丝让一位皇帝憋屈了二十年,这是因为赵昺也知道在古代头发不仅仅关乎仪表问题,其中有着诸多的含义,甚至可以说代表生命。
说到‘以发代命’,现代人首先想起的就是一代奸雄曹操,其为了防止行军卒踩踏麦田,发布了‘践踏麦田者斩’的命令。可偏偏他的战马受惊窜到了麦田里,按律当斩,他最后却也割发代首。因而后人就以此来攻击曹操,称其假惺惺,毫无诚信, 搞特殊化。
不过赵昺到了这个时代受到教育才知道以此讨伐老曹,他却是有些冤枉,因为在他之前就有位大人物这么干过,其不过是效仿而已。而这位大人物就是上古明君商汤,其的在历史中的地位比老曹可高多了,但是在后人眼中如此做却颇受赞赏。
据书传记载,汤伐桀之后,大旱七年,史卜曰:“当以人为祷。”汤便把自己的头发、指甲作祭品祈天,于是天降甘霖,方数千里。在这里,汤其实用头发替代了自身。可见华夏民族在远古时期人们就认为,头发可以代表人的整体,汤以牺牲自我而求雨,体现了很高的境界。
西周时期的人们,头发多数是“束发”,随着礼仪的完善,束发成了周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男子二十而冠就是从周礼开始。另外,古人历来夫妻成亲之时,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说法,意为新婚的夫妻结发之后就成了一家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历史发展到尊崇孝道的年代,孔子再次赋予束发更加神圣的含义,剪头发就更不得了了。孝经有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华夏儿女除了出生时剃一次胎毛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几乎终生不再剪发。当然此时的理发和剪发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只是修剪已经不再长的头发和让长发变得顺滑,也包含清洗和梳理的意思。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真正的全国范围内要求束发,当时秦朝有一种刑罚叫做“髡刑”,也就是剃光犯人头部的一切毛发,包括头发,胡须等,由此可见此时的古人对于头发和胡须的重视。而到了汉朝,因为独尊儒术,保留头发和胡须成了遵守孝道的一种标志。
魏晋南北朝初期,士族还是非常重视蓄发,曹操就曾经割发断须表示自己接受了处罚,随着异族的入侵,士族愈发的糜烂,一部分的贵族开始理发剃面。也是因为战乱频发,导致士族损失惨重,蓄发的传统被打破。一直到隋朝统一全国,重整汉族衣冠,才重新开始形成蓄发的传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