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拂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二章 望眼欲穿的望远镜,大明海寇,寒风拂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后世望远镜是个很普通的东西,几乎可以成为家庭日常用品了,可以说是唾手可得,但是这东西在这个时代,却还是新鲜玩意儿。
据说望远镜的发明,跟荷兰人有关系,玻璃产业在西方开始发展之后,便出现了一个新的行业,那就是专门制作眼镜的工匠开始出现了,人们发现凸透镜可以放大物体,于是便制作出了放大镜,后来又制成了老花镜,于是制作眼镜的工匠便应运而生。
后来工匠又发现凹透镜可以缩小物体,可以纠正一些近视的人的视力,而且无意间将近视镜和老花镜叠加在一起,居然发现可以看到很远以外,以前看不到的地方,也可以把远处的大教堂的顶拉近到眼前,看的更加清楚。
于是办有工匠开始试着将凹透镜和凸透镜组装到一起,制成了望远镜,具体到底是谁先发明的望远镜,后世西方史学家争论很大。
但是有一定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代,望远镜肯定是已经被西方人发明出来了,并且已经将其实用化了。
因为历史上明代有人有这么一段记载,说“番僧利玛窦有千里镜,能烛见千里之外,如在目前。以视天上星体,皆极大;以视月,其大不可纪;以视天河,则众星簇聚,不复如常时所见。又能照数百步蝇头字,朗朗可诵。玛窦死,其徒某道人挟以游南州,好事者皆得见之。”
所以可以肯定,在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的时候,就已经携带了一个实用化的望远镜进入了大明,并且有很多人见识过这东西。
那么说明这东西被发明出来的时代,要比现在还要早很多,起码西方国家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使用上了这种东西。
只是这玩意儿估计比较稀罕,西方国家目前也没有将其作为商品大量输入到大明,故此大明的人对此见识过的极少。
当海盗天天在海上混,怎么能连个望远镜都没有呢?于孝天早就憋着想要弄一些望远镜,装备给自己的手下们,起码做到每条船上要配发个两三支才行。
在玻璃场筹建起来之前,他曾经试图使用天然无色水晶,请工匠磨制镜片制造望远镜,可是这个办法却因为高透明度的无色水晶石很不容易找到,而且高明的珠宝工匠也不容易找到,最终一直被拖着没有弄成。
后来玻璃场虽然投产了玻璃,但是前期玻璃却因为质量原因,脱色工艺达不到要求,制作出的玻璃多少都带点颜色,也达不到制作望远镜镜片的要求。
但是近期玻璃场所产的玻璃,工艺渐渐稳定了下来,质量也越来越好,透明度越来越高,渐渐的就满足了于孝天的需求。
于是于孝天便让玻璃场的工匠们,按照他的要求开始试制凹凸镜,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制之后,最终得到了堪用的镜片,虽然清晰度和精度都比后世的镜头镜片要差很远,可是好歹这玩意儿已经能用了。
于是他连忙就让工匠们用铜皮裹制成铜管,将这种镜片镶入到了铜管之中,并且将其做成可抽拉伸缩的形状,第一批试制的几支都发给了手下几个重要的头领,王宏作为第二分船队的管队首领,自然而然也成为第一批可以使用这种新鲜玩意儿的人选。
可是王宏因为在双峰岛那边没有回来,所以于孝天便把一个望远镜交给了方安,让方安回头交给王宏。
现如今王宏拿到了这个东西之后,起初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东西没啥稀奇的,可是在通过望远镜的目镜,看到了很远处的景象之后,这家伙就被震惊了,在船上是大呼小叫,连连称妙。
结果是他这样的表现,自然而然的要被同僚们鄙视一番了,毕竟这帮人开眼比他早,现如今已经过了新鲜劲了,看到这家伙露出一副土包子的样子,少不了会嘲笑他几句。
王宏也不以为意,笑就笑吧,反正这玩意儿到了他手中,谁也别想再给他要走了,毕竟这东西眼下数量还很少,能拿到的人,就代表着他们在海狼之中身份的尊崇,所以他将手中的这个望远镜把玩多时之后,小心翼翼的放入到了方安递给他的一个牛皮筒中,很郑重的将这个望远镜挂在了脖子上。
不过怎么看这家伙挂的方式都不太好看,牛皮筒横在他的胸脯上,像是脖子上挂了个牛骨头一般,颇有点招摇的感觉。
(今天特别鸣谢末日龙神朋友的打赏!今天是月初,这个月月票翻倍,拜托诸位把手中的月票留给我吧!寒风在这里跪谢了!呵呵!拜托拜托!我要月票!)</dd>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