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正轨
林素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 正轨,如虎添翼:我的平行人生,林素华,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凭心而论,何啸风认为他们之中最有机会的是曾龙。
他们几个除了徐来,都是队伍在BJ周期重点培养的选手,曾龙则是其中成绩最亮眼的一个。
徐来的技术非常不错,但是大器晚成,又运气不好,以他的年龄或许还能滑两个赛季,但是到米兰却是没有什么竞争力了。
相比于曾龙的“强”,纪温嵘则是以“稳”见长,他是大心脏选手,越是重要的比赛,他的表现就越好。袁柏清则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选手,他爆发力很强,但是体能却不好,针对训练似乎也没什么效果。至于何啸风自己,他刚刚好和袁柏清相反,就什么都还可以,但又什么都不突出。
其实伍世康也说过他虽然上限高,但下限也低。状态好时来一个爆发能让人拍手叫好,但有时也能莫名其妙来个自摔让人大跌眼镜。
这样飘忽的成绩其实也和何啸风大赛经验少,不会阅读比赛有关。此外,他个子高,下肢力量不足就容易导致重心过高,这也是他不稳定的原因之一。大赛经验少,就只能多比赛,但是他现在也正为比赛名额发愁呢,哪里能想增加经验就能增加经验的?所以这方面的不足只能从其他方面来改善了。
队里的两个主力罗方进和林叙埈,他们都是长距离好于短距离。而纪温嵘的路线控制是他们几个之中最好的,这一特点也使得他在中长距离上更有优势。
对于这一点,何啸风也不奇怪,其实往世界范围看,也都是长距离选手更多。毕竟现在的小项设置也是更偏重于长距离,善于长距离那也意味着出成绩的概率更高。毕竟很多长距离选手在短距离上也很有竞争力,而短距离选手在长距离的比赛中却优势不显。
因此,在这样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哪怕是为了世界杯的单项名额,何啸风也必须得在某一项有突出表现才行,不然队伍凭什么把比赛机会给他?
其实算起来,何啸风进国家队也有五年了,算是几个人中最早的,但是多出来的这两年却也没让他混出个名堂来。
他速度快,滑行能力强,队里一直是将他往全能的方向培养的。早些时候他的500米滑得不错,后来在队内长距离这么卷的情况下,他也把重心逐渐放到了长距离上。结果显然并不好,长距离卷不出来,500米的竞争力也不如前了,这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经典案例。
“现阶段是不是应该把重心放在500米上呢?”何啸风有点犹豫,短改长再改短,如此反复,最后可能两样都不行。
500米竞争小,何啸风启动快,滑行好,速度也够快,如果主抓500应该是有能力建立并巩固优势的。而且他与袁柏清不同,他的体能在主抓长距离时给练下来了,后面针对长距离提升也不会太过困难。
不过以上仅仅是从何啸风并不十分专业的角度对自己的一个分析,至于是否可行,具体应该如何操作,他需要和他的主管教练详细地谈一谈。
“算了,现在的情况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了,只能出奇兵,置之死地而后生!”思来想去,何啸风暗自下定了决心。
就在何啸风和主管他的张教一起为新赛季的训练重点商量讨论的同时,曾龙的志愿者事业也开展地如火如荼。
这期间,曾龙和陈阅也有几次分配到一起工作,工作间隙两人也会聊上两句,几次相处下来两人也熟络了不少。
不过做义工终究不是曾龙的职业,两周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另一项与滑冰毫无关系的工作中可以让他逐渐找回正常的心态,但是长时间脱离训练也会对竞技状态造成影响。虽然封闭管理无法上冰,但是在家折腾体能锻炼总还是可以跟上的,再不济对近几年的比赛进行复盘也能提升自己阅读比赛能力。
“我听张姐说,你明天就不过来了?”陈阅不知何时站到了曾龙跟前,就像第一次和他说话那样,给他递了一瓶水,不过与上次不同,这次曾龙接受了她的好意。
曾龙接过陈阅手中的水,但是却没有拧开来喝,只是拿在手里,“嗯,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要做,所以之后就不过来帮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