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3章 《经济学》的反响,大明1624,卢鹏,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经济学》首批一千本仅仅两天就被抢购一空,这是让朱由校没有想到的。阮大钺看到第一天销售的情况之后,他立刻又赶印了一千本,印完一千本,阮大钺觉得还不够,他又再加印了一万本。朱由校的书怎么能断货呢?断货不就代表阮大钺办事不力。
实际上,朱由校的书虽然写得非常通俗,但里面有些观点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有点超前,一时之间难以理解。
孙传庭在书刚上市的时候就买了一本,书里的理论有些他一看就明白,有些需要仔细揣摩,但有些他却有点难以理解。他怀揣一本《经济学》特意找到朱由校来请教。
“陛下,臣对陛下在书中所议的通货膨胀有许多的疑问,今特来请教陛下。”孙传庭道。作为下一届的首辅,通货膨胀是孙传庭最关心的一个议题。
“有何疑问,我们可以互相讨论。”朱由校微笑着说。
“陛下言通货膨胀是流通中宝钞的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陛下怎么确认实际中需要发行多少宝钞?”孙传庭问道。
孙传庭的一个问题的难度就比较大,对于朱由校这个半桶水来说,他也是想了一阵才说:“举个例子吧,我们忽略掉其他情况,如果市场上有一千匹丝绸,每匹价格一百两银元,另外还有一万石粮食,每石需要一两银元,那市面就便需要十一万两银元来购买这些货物,但考虑到有可能丝绸商人将丝绸卖了,然后又来买粮食,或者有人将粮食买了又来买丝绸的情况,那便就不需要多达十一万两银元便可使得这些商品全部销售一空,对吗?”
孙传庭听了朱由校的解释,仔细想了一会,又问道:“那需要发行多少宝钞?”
“十一万两银元除以宝钞的流通速度,换而言之,帝国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须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宝钞流通速度,能明白吗?”朱由校问道。
“大概的意思臣明白了,臣还需要仔细领悟。但臣还有一点不明白,如何算出商品价格总额?”孙传庭问道。
“这个问题有点难,说实话朕目前暂时也无法解决,但未来一定能解决,这牵涉到如何统计整个帝国每年生产出多少商品,这些商品的价格又是多少等问题,朕只能寄希望有一天帝国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这牵涉到统计学等学问,在这些方面,朱由校根本完全就不懂。
对于朱由校的坦白,孙传庭也没有追问,他继续问道:“那朝廷如何确定每年需要发行多少货币?”
“这就是朕发行金币的原因,朕无法确定每年需要多少货币,那只能根据国库的黄金和白银的数量来确定需要发行多少货币,如果帝国有一百两黄金的话,那帝国完全发行两百黄金的宝钞,虽然宝钞可以自由兑换金币和银元,但这一百两黄金作为钞本(准备金)一般是不能动用的,而且市面流通的却大部分都是宝钞,而且有一部分宝钞始终都不会用来兑换金币或者银元。”朱由校解释道。
朱由校目前采用的金银复本位制度中的两本位制,即金银两种货币同时按国家法定的固定比价流通。这种制度可以使金银市场比价相等,能稳定货币单位的价值标准。双本位制克服了平行本位制的双重价格缺陷,但在这种制度下,当金银的市场的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价格较高的金属货币将减少,而市场价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会增加,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