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51章 同为外戚,寒门状元,天子,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懋道:“你怕之厚赶尽杀绝?”
“那倒不会。”
夏儒道,“以前确实担心过,不过后来发现这个年轻人做事有城府,也很讲原则,从来没为难过夏家,两家之间几乎没有交集,但谁知道以后会如何呢?”
张懋把茶杯往旁边一放,关切地道:“那你还是担心……不过说来也是,陛下胡闹成性,那件事传得沸沸扬扬,让人头疼……”
夏儒清楚张懋说的是之前朱厚照执意要将夏皇后废黜之事,摇头苦笑:“事情并非沈家主导,沈之厚倒是劝谏陛下,甚至一度还闹得很僵……但谁知是否是西宫那位主导?”
张懋闻言不由笑道:“其实我还听说一件事……到现在陛下跟沈家小女都未合卺。”
“嗯?”
夏儒望着张懋,显然他也有耳闻,当即试探地问道,“你觉得可能性很大吗?”
张懋笑着捋胡子:“旁的事可能是传言,但这件事没跑了……沈家小女对陛下有抵触情绪,听说之厚曾跟陛下说过,若婚后相处不睦他会带沈家小女出宫……很多事不过是陛下胡闹,无论是沈家小女,还是之厚,都不会让陛下乱来。”
“唉!”
夏儒显然很不满眼前的状态。
他早就知道自家女儿跟朱厚照没圆房,现在又可以确定沈家小女也是如此状态,更觉担心。
二女虽为皇后,但在宫中的地位差异极大,夏皇后根本见不到皇帝的人,而沈亦儿则是天天被朱厚照纠缠。
张懋道:“最近你还是试着跟之厚多走动些……回头老朽去找之厚喝茶时,你一同前去,熟络后可观察他的态度……之厚待人还算诚恳,这些年在朝中也无劣迹,他年纪轻轻没有政治派系,其实是好事。”
……
……
就在朝野议论外戚案时,沈溪根本就没有心思理会,他要关注的事情太多。
三月二十五,沈溪跟兵部尚书王琼、兵部左侍郎王守仁,还有都察院左都御史陆完一起开闭门会。
王守仁汇报完江南的筹备工作后开始诉苦,大概意思是兵部已无法持续跟进,需要派要员坐镇指挥。
“南京兵部迟迟不报相关备战情况,南直隶和浙江的军需物资又未按计划调拨,再拖延下去,怕是备战无法开展……”
王守仁汇报时,目光不时往沈溪身上瞄,因为他知道其实有关朝廷出兵佛郎机国及其海外领地,只有沈溪在行,身在南京的唐寅不过是个傀儡。
最好是让沈溪前往江南备战,但现在沈溪贵为监国,很可能这几年都不会去南方,沈溪只会作为负责人,坐镇京城遥控指挥。
等王守仁坐下来后,王琼用严肃的目光望着沈溪:“此番备战,所需粮草太过巨大,且江南船只数量严重不足……陛下所定,要有百条大船出海,但现在江南上报,大船数量不过十几艘,且有几艘需要修理,想要凑齐百条大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一条船就需要二三十万两银子……”
船只是沈溪设计的,朝廷之前十几条船上因拖欠和赖账,不过才调拨几十万两银子,现在朱厚照为了体现出兵佛郎机国及其海外领地的决心,要一次造一百条大船,在兵部和工部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他们不知沈溪已在辽东、山东和吕宋等地建造船只,大明的远洋船只数量远不止这十几条。
陆完盘算一下道:“就算十万两造一艘,一百条船也需要一千万两银子……数额太多庞大,户部绝对不会拨付款项!”
王琼点头:“正是如此,今年调拨江南备战的预算,不过五十万两银子上下,就算是加上地方上自行筹措的部分,数字也不会超过八十万两。”
陆完看着沈溪:“那是否要跟陛下言明,造齐全大船不太可能,是否应减少大船的数量,以普通官船代替?”
王守仁道:“普通内河船只,到了海上稳定性欠佳,士兵很容易晕船,且遇到大风大浪很容易倾覆,远洋征战非得大船不可。”
“十几条船,是少了一点,造个二三十条倒还是有可能。”
陆完知道现在自己已不再管理军队,感慨地说了一句,其实是想告诉他人,他不想管,只提建议。
沈溪问道:“兵部可有将这实际难题跟陛下言明?”
王琼道:“其实具体情况,当日面圣时已跟陛下说得很清楚,必须得增加预算,但现在户部账面相对紧张,跟佛郎机人的买卖未形成常态化,通过外贸赚取银子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户部只能量入而出。”
在这件事上,王琼不想正面作答,便在于在朱厚照于朝堂提出跟佛郎机人开战,沈溪已说明这一战费时费力,且出力不讨好。
现在兵部根本无法自行做主,名义上王琼是兵部尚书,但涉及军事,皇帝根本不会听他的,做重大决定时,朱厚照宁愿相信沈溪,这一点从让沈溪主持备战便能瞧出端倪。
沈溪神色平静:“该提还是要提。”随后做出补充,“之前我们没有跟佛郎机人做买卖时,国库收入也能维持大明正常运转,并不是说非得需要外来进项才能进行备战。”
“陛下决定派出舰队攻打佛郎机国及其海外领地,对于面对的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兵部有什么事不跟陛下直说,反而会让陛下以为一切顺利,还不如据实以陈,反而会让陛下打消不切实际的念头。”
王琼叹了口气,有些话不需要说,但就是这声叹息已很说明问题,他很想让沈溪跟朱厚照进言,哪怕沈溪不是他的直属上司,却也是地位更加显赫的监国,在他看来这本来就是沈溪的分内之事。
沈溪再道:“工部今年预算倾向于西北,便在于陛下准备对正在逐步恢复元气的草原部族用兵,压制其发展,这也是陛下为来年出兵佛郎机国及其海外属地做准备,这步棋没错。”
王琼惊讶地问道:“之厚,你觉得大明应该在西北做文章?”
王琼是三边总督出身,但他不支持在西北花费巨资修造城塞,在他看来要大力在西北推广屯田,恢复民生才是最重要的。
沈溪反问:“德华兄认为不妥?”
被沈溪如此问,王琼也没有隐瞒,直言不讳:“西北过去几年经历的战乱太多,人口锐减,这两年正是休养生息时,陛下突然在西北修造城塞,必会令劳力无法安心从事生产,同时占用朝廷款项,以目前草原部族的威胁力度来说,完全没那必要。”
王守仁顺着王琼的意思道:“达延部没落,如今草原各部族势均力敌,正好利用他们的矛盾,让他们自相残杀。”
面对两个“西北通”,沈溪笑而不语,在这个问题上,他的话语权明显不如王琼和王守仁。
陆完则皱眉:“草原已是一片狼藉,若不趁机将草原各部族压制,万一明年朝中派兵出海时,草原这边闹事,不是要出乱子?”
陆完的话不是对王守仁和王琼说的,更像是征求沈溪的意见,他很清楚现在朝廷由谁做主,哪怕朱厚照再自大,在用兵上也得听沈溪的。
沈溪道:“这是陛下的决定,有其深谋远虑之处……其实不必太过深究,加强西北边防,属于磨刀不误砍柴工。”
沈溪这番话,算是给朱厚照驻守西北,以及在西北修筑边防工事的一种合理解释。
虽然沈溪所说合情合理,却让王琼和王守仁觉得,这一切是沈溪在幕后主导,他们之前一直理解不了为何朱厚照有京城这安逸地方不呆,非要跑到宣府去受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