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厚土微路,温庸,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来顺的家在村子里的正中间,50年李来顺在部队上当兵,刚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战争结束以后荣归故里,被分在村里当生产队队长,一直到去年,由于政策的逐渐开放,公社活动不像前些年那么积极热烈,他卸去了生产队队长的职务。在当生产队队长的这些年里,李来顺积累了不少的人气与名望,家里的光景也慢慢过的好了起来,现在在村里数一数二。他跟妻子王桂英53年通过媒人介绍结婚,第二年生下大儿子李军荣,再过了一年有了李启平,两个人虽然一路上磕磕绊绊,但生活还算美满。王桂英对李来顺的话言听计从,有时候李来顺特别喜欢王桂英的“贤惠”,但有时有些事需要和另一个人商量拿主意时,李来顺又嫌王桂英没有主见,为此他没少对王桂英发脾气,王桂英也只是沉默以对。
李来顺回到家里后,路过院里特意朝启平的窑门口望了一眼,发现启平的屋门开着,但人好像不在里边。他走进自己住的窑洞,桂英正在收拾家里人刚换下来的棉衣,准备过两天暖和了去村边上的小河里锤洗一下。李来顺靠过来指了指启平的房间,问:“人呢?饭吃了没有?”“晌午那会你前脚刚出去,刘宝就给启平捎了封说是县里来的信,启平看后吃了口饭就火急火燎的出去了,我问他干嘛去他也没说。”桂英叠着衣服说,“这小子,现在越来越没规矩了,等他回来得好好说说,到时候你别护着他。”说完李来顺就起身往启平的窑洞走去,他想看看刘宝给启平的是什么信。
李来顺来到启平的门前,门大开着,阳光透过门框照进窑里,把里边照的通亮。他先朝里边探头看了看,确认启平不在才跨过门槛入屋,屋子很小摆设简单,只有一张炕跟一个黑木柜,早上虽然走的匆忙但启平还是把棉被叠的整整齐齐,码在炕的角落。炕中间有张小炕桌,那是启平平时写字用的,桌子上的书很多,整整齐齐的摞成几摞。李来顺看到这些,心里的不满也消散很多,他转了一圈,发现屋里除了书桌上的书,没有什么像信的东西,他走到桌前,小心翼翼的拿起桌上的书翻了翻,上边都是些他不认识的字跟看不懂的图画,之后他又找了几本翻了翻,结果还是一样,这些书在他眼里只是一张张写满字的纸,至于里边什么内容,他不懂也不想懂。翻了几本之后,李来顺照原样把书仔细的摞了回去,仍不死心的在屋里找了几圈,实在没有找到什么信,他不禁泛起了嘀咕,最终他还是决定等启平回来后问问清楚。出门的时候李来顺摸了摸炕,觉得炕不是很热,就去后院抱了点玉米秸秆烧炕,烧完关上屋门,背着手朝自己屋子走去。
此时的李启平正走在去县城的土路上,他手里拿着晌午时候刘宝给的信,看看信上秀丽的字迹,他不禁觉得高兴,因为这封信来自他高中同班同学赵敏敏,信是昨天寄的,说是让他今天去县城帮赵敏敏一块整理学校图书馆的书。赵敏敏不仅是李启平高中的同班同学,她还是启平高中班主任的女儿。她比启平小两岁,在县城里长大,母亲之前从商,被批为走资派,之后一直被批斗,导致整日郁郁寡欢,最终在赵敏敏十五岁的时候离她而去。她父亲赵华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喜欢读书做研究,赵华和妻子分居多年,妻子从商的时候,他既没有反对,w.uknshum也不支持,在批斗会上,赵华没有因为压力而说过一句关于他妻子的话,为此赵华受到不少连累,吃了不少苦头。而赵敏敏,虽说家里经历了这么大的变故,但她天性活波,长的可爱小巧,家境好,也聪明伶俐,待谁都热情,代课老师们喜欢她,班上很多男女同学也喜欢和她交往,启平就是其中一个。他深深地被赵敏敏的气质吸引着,在他看来,赵敏敏身上有种惹人怜爱的娇小感,她不像大多数北方女子那样高挑,干练,相反她个子不高,皮肤很白,小小的脸上两个酒窝特别明显,笑起来给人古灵精怪的感觉。说实话,启平很想和赵敏敏说话,但每次说的时候他又窘迫的不知道说些啥,脸红的急得直挠后脑勺,赵敏敏看到他这个样子也忍不住哈哈大笑,两个人老是就这样相识而笑,时间长了,启平和赵敏敏走的越来越近,不觉间两个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而赵敏敏的笑脸,在启平情窦初开的心里泛起一阵阵的涟漪。晌午的太阳照着光秃秃的山口,黄土在太阳的照耀下映得更加金黄,干旱的气候让陕北大地连年降水很少,更别提冬天,每年冬天下雪的次数屈指可数,冬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干冷干冷的。去县城的路因为天干和踩踏,原本干裂的地皮被踩的又细又软,隐隐能反射出太阳光。李启平正快速的走在这细软的黄土上,黄土很厚,再加上他走的飞快,他每走一步,脚下的土就会溅起一层,溅到他的鞋面和裤腿上。此刻他的心里只想着早点赶到县里,顾不上掸去裤腿上的土,在他的身后,留下一行深深的脚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