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6节 总结,印记之塔,方一点,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曾经的天文学界,倚仗极速进步的计算力,对各个天体的参数数据精确计算,结果却与公式不相符,这样的结果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无论是经典力学,还是融汇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成果,发展到又一个巅峰的天体力学,都难以完全解释这样的结果。
于是为了解决问题,有些学者提出了“暗物质”的概念。
由此而引申出的一系列猜想,更是数不胜数,还有很多随着科普而成为了寻常家庭的谈资八卦。
不过那些都是“猜想”,在戚远出发之前,曾理他们数百上千的各科学者,并非没有对于类似的猜想加以留意,毕竟是涉及到戚远乃至整个人类的宇宙航行安全的问题。
但这么久过去了,戚远没有碰到任何一个由可能存在的“暗物质”组成的“脉冲星”,他所经过的太空环境,能够准确观测的区域内,都没有引力场表现异常到足以容纳“脉冲星”的地步。
事实上,戚远根据第一次星际探索丙型的传送落点的误差,就有所猜测,并不是经典力学或者其它力学存在错误,公式存在问题,也不是想象中的“暗物质”真实存在,而仅仅是微弱到了被忽略的各个天体的引力,并非真的没有影响,可以被忽略!
以河系间的广阔空间来看,如果真的存在常规手段无法观测的,可以被称为“物质”的存在的话,这里一定能够发现它们存在的蛛丝马迹!
原因很简单,观测手段会误导人,但物质本身存在形式所伴生的“力”,不会误导人,它们一定会表现出来的!
戚远要跨越河系,寻找地球,那就必定要经过这样的区域,甚至于还可能要经过很多次、经过很多片!
这既是冒险,也是实证。
在没有急迫目标、没有强大威胁的当下,戚远选择写论文,把自己最近的一切新发现,都一五一十记录下来,既是一种梳理,也是一次更加深入的探究。
在几乎一成不变的宇宙深空中,没有任何一个可以说话交流的对象,戚远倒是很想重新开始人工智能的研究,但手头上的工作太多,那个只能放一放。
事情发生的时候,往往只是一瞬间,但若详细记录成文字,便要复杂太多,更何况戚远所要完成的还是学术论文,一切简洁、美感都是次要的,准确和标准才是重中之重!
戚远每次引导突破号施展星际探索丙型完成,进入传送异空间之后,就埋头录入,幸好如今储存文字的载体是受到奥术保护的晶片。
如果是纸,突破号只怕已经被堆满了;如果是曾经的计算机硬盘,则要担心寿命问题。
被奥术时刻保护着的晶片,只要不是遭到刻意损坏,或者经历了类似地月系遭遇过的那种规则变化,就不必担心数据损坏、丢失。
戚远已经打算自己继续发行《奥术》,师兄曾理同黄馨一起消失,也不知道他们师兄弟当初约定的,遵照老师遗命而发行的《奥术》命运如何。
但不论师兄有没有提前安排好,戚远是不会放弃的,哪怕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文章,终有一日它们会被重新发现,哪怕在死前自己都没能找到地球,他也已经下定决心,寻找一个长寿的行星,将突破号留在那里,等待重见故人的机会。
经过了十余次传送,戚远将自己可以想到的,哪怕是纯粹的猜想,都记录了下来,距离他的目的地,预计还要有近二十次传送才行。
这是他选择的距离自己最近的恒星系的所在,可以说如果当初他出现在两个河系的正中间,很可能直到临死前,他才能够重新进入河系范围。
即便如此,依靠星际探索丙型,也需要差不多八个新历年,戚远才能真正造访那个最近的恒星系,这已经很快了,只是河系间的距离太过辽阔,三百多光年的距离仅仅是其中极微小的一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