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零六章 曹操诡谋?,汉末孤峰,冬天里的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也许是老天爷终于开眼了,在经历了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的特大旱灾之后,到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中原大地终于出现了风调雨顺的气候。
稻菽千重浪,丰收在望!
农夫们看着地里的庄稼,眼里都泛着希冀的光彩。
田峻穿行在稻浪起伏的田间,却喜忧参半!
喜的当然是百姓有了余粮。
百姓有了余粮,就可以少饿死些人。
而忧的呢?则是诸侯也有了余粮!
诸侯有了余粮,便又会互相攻伐,战乱四起,血流成河……
欠年天灾,丰年兵灾!
乱世灾荒,百姓苦。
乱世丰年,百姓……或许更苦!
……
冀州的水稻种植,在田峻的要求下,也全都增加了“浸种”和“晒田”这两个技术环节。
与辽东相比,虽然冀州的土壤没有辽东的肥沃,但是,由于冀州的气候条件比辽东好,水稻生长期比较长,从亩产方面来讲,还要比辽东高很多。
这其实也是跟稻种有很大的关系,后世辽东的高产稻种,是从日本的北海道引进的,除了日本北海道的稻种之外,所有的其它稻种,在东北三省都无法突破亩产180公斤的瓶颈。而现在辽东推广新技术已经十八年之久,亩产仍然止步在五石半(165公斤)左右。
而冀州刚不同,适合冀州气候的稻种本就是来自中国的长江流域,在这里有着五千多年的水稻种植历史,稻种方面也是优中选优适应了气候土壤的高产粮种,所以,冀州的水稻亩产,在经过田峻连续三年推广新技术后,终于达到了七石半(225公斤)!
亩产225公斤,这已经超过了唐朝时候的产量,基本上接近了宋朝时候的粮食亩产。
对于这个亩产,田峻其实还是很不满意的,田峻采用的是后世一样的种植技术,却与后世的亩产相差了一半,较之后世的普通稻亩产500~600公斤,杂交稻800~1000公斤,这个产量实在是低得可怜。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后世的产量,那是经过二千多年不断选种和优化的结果,这并不是仅靠种植枝术便能解决的问题。
但是,这个让田峻不满意的产量,却让百姓高兴坏了!
因为相较于汉朝才两石多(63公斤)的亩产,足足是涨了三倍多!这意味着种一年水稻,相当于之前的三年!
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啊!很多农夫都乐呵得晚上不肯回家陪婆娘睡觉,直接就睡在田野上了,以至于那些婆娘们也追到田地里来,干了一些有伤风化的事情……
丰收在望,田峻很是欣慰。
而另一件让田峻既欣慰又担心的是,新的种植技术已经传到了其它诸侯的治下!
据黑冰阁传来的消息,曹操在屯田时,已经全面推广了田峻这种新的种植技术;吕布的徐州、袁绍的并州和关中,也在民间开始推广新的种植技术;而且,既使是在江南地区,也有人开始尝试了……
田峻担心的是,诸侯的实力必会因为解决了粮食问题而增加了。但同时,田峻其实更加感到欣慰,因为,在汉末,死于饥荒的人要比死于战乱的人多很多,能够少死一些人,也算为汉族多护住了一丝元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