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章 皇子师傅,新苍穹,全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北京的四月是舒爽宜人的,在西直门外露水河边寒风中凋零的树木又繁出了新叶,微风袭来,像无数只温柔的手抚mo的人们的肌肤,使人竞有些懒洋洋的。在西直门内是人声鼎沸,北京城不愧是帝都,米价风波后尽一个月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繁华的景色,街上的行人有多了起来,这样街头卖糖葫芦的、卖菜的、剃头的、耍杂耍的又有了一天二顿的稀饭吃,人人脸上洋溢着满足,好像太平盛世又来了。
初春后的几场雨使西直门外的露水河又展现出它妩媚的娇容,杨柳树下一位少年正在甩杆垂钓,身边栓了个小鱼篓,鱼篓用一根麻绳系着半截浸在水中。他手中捧着一本书,嘴里还在念念有词,似乎在背书,时而有鱼上钩,他熟练的起杆取鱼,拿到手中先看看,有的放入鱼篓,有的又轻轻丢入水中。这个在水边悠闲钓鱼而又用功读书的少年就是苏敏。
自从在两个月前米价风波里他们赚了一大笔前后,苏敏和徐金书每个月都从昌盛米行里领取五两银子,告诉家人是在外帮一位老学究整理古书赚到的。在清中期,有一些较富裕的读书人由于科举屡次不第,就在家埋头整理古籍,出一本什么书想留名后世,所以双方的家人对此也不怀疑。这五两银子贴补家用是绰绰有余了,他们基本不再为生活而犯愁了,苏敏的妈妈第一次捧着儿子挣来的钱,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淌,她坚持除拿出二两银子供苏诚上学外,其余的她一文不动的存了起来,预备着苏敏以后取亲用。毕竟苏敏已经快满十六岁了,满人的男子有的十四岁就结婚了,她预备着怎么着再过二年也要给苏敏说上一个媳妇。
自从上次苏敏和徐金书、陈瑜全进行了那次深谈后,他们除了每天在宗学见面外,其余时间基本上就是自己忙自己的事情。徐金书在家苦读四书五经,时不时找些文友会文,切磋八股如何开题、起股什么的。陈瑜全在家苦练射箭和武艺,也看些兵书和战策,应付武举考试。这一个多月来,苏敏没做别的事情,只是练字和背诵《大清律》,他的字本来在宗学里就是顶尖的,连老学究都夸奖他的字有王幼军之风,经过这几个月来的世事磨练,他人成熟了很多,书法好像突破了一个瓶颈又精进了不少。对于为什么要背诵《大清律》,陈瑜全和徐金书问了多次,他都缄口不语。
清朝入关以后,许多制度都是承袭明制,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大清律》的制定与颁布。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置律馆修律,次年五月,大清朝根本**《大清律集解附例》就告完成,立法速度之快,居历代之最。之所以如此迅速,按照民间相声艺人的挖苦说法是“《大清律》就是将《大明律》封面上的‘明’字挖掉,换上‘清’字,里边的纸页都没有动过。”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但《大清律》的确很多沿袭了《大明律》。以后《大清律》又经过了一些小的调整,到了基本定稿,其**有名例加吏户礼兵刑工六律,三十卷,四百五十九条,读一遍都要花费两天的时间,可以说是浩如烟海,更别提背诵了。
苏敏背《大清律》也是有侧重的,他重点背吏刑兵三律,花费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竞也略有小成。
在他辛苦背书的这段时间,有一个人也没有闲着,他就是昌盛米行的掌柜福海,米行的生意最忙的是早上,福海早早起来把各种事情一一布置好,然后就出门去忙苏敏交代给他的任务。
羊肠胡同距离西直门不远,大约一顿饭的功夫就能走到,羊肠胡同顾名思义,这条胡同可够窄的,里面的房子也很一般,基本上住的都是城市贫民,所以这里的房租也很便宜,到了会试年,不少贫困的举子就在这里租房温书备考。
福海的任务就是每天午时蹲在胡同口观察一个人,这个人可在以后的历史上是大大有名的一个人,他就是杜受田。
杜受田,1788年出生,字芝农,山东滨州人,其父杜谔为嘉庆皇帝时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号称“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道光三年,杜受田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后为山西学政。道光十三年特召进京,为皇子的总师傅,教授皇子读书。他生性节俭,虽然家里并不缺钱,但他还是在这里租了一个小房子,只带了一个老仆在家帮忙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