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山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进军罗马(3),嚣张的军阀,落山风,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十二章进军罗马(3)
克拉苏将起义军赶出萨莫尼亚,在派出两个军团尾随起义军后,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贝内文托。['''']免费文字更新!贝内文托的望族起初对他十分反感,担心克拉苏提起他们向斯巴达克斯屈服上贡的事,相处几天后,他们现克拉苏应对得体、滴水不漏,纷纷赞颂“不愧来自帝都”,争相讨好于他,盼望他早日结束这场暴*。
对于贝内文托的“好意”,克拉苏来者不拒,不仅名目张胆地收受贿赂,还主动要求萨莫尼亚各地支援钱粮,支持他的讨伐行动。来自坎佩尼亚的望族追到贝内文托,同样遭到克拉苏的索贿,克拉苏完全摆出一副商人的嘴脸,仿佛坎佩尼亚不给开拨费,他就不理会坎佩尼亚了。
坎佩尼亚人暗暗叫苦,他们时刻探着帝都的风向,知道塞内加公爵不过是个过渡,没有给予多少支持,却没想到正牌的统帅来了,却狮子大开口,吃定他们了,早知道这样,他们还不如搏一把,在塞内加公爵身上多花点钱呢。
卡普亚的基西乌斯拍着胸脯保证,依靠卡普亚军能平息坎佩尼亚暴*,但卡普亚人被破城之难吓破胆,极力阻止他带走卡普亚军。坎佩尼亚的地方贵族,他们得不到基西乌斯的帮忙,只能打掉牙肚里吞,尽量满足克拉苏的胃口。
克拉苏收了一圈的好处费,勉强做到了上任以后的收支平衡,如果不是路-科家族派人催促,他还不急着出兵。不过这也由不得他了,他想赚钱,路-科家族却想借着这个机会收买意大利南部,扩张自己的势力,路-科家族决不能让克拉苏把意大利南部的望族得罪狠了。
“可惜卡普亚人自己收复了城市,否则,不能劫掠城市,抢夺劫掠过城市的奴隶,也能有不少钱哪。”这是克拉苏的遗憾,不过,这个遗憾很快可以得到弥补了,坎佩尼亚的起义军应该抢了不少好东西了吧?
克拉苏将四个军团兵分两路,两路大军通过军用驰道进入坎佩尼亚后,南北合围,务必将起义军斩尽杀绝。在这样强大的兵势下,帕布多斯自知难以幸免,依照斯巴达克斯的划分,将坎佩尼亚的万余起义军分成三个部分,他、埃玛诺伊、尤米各领一支,各自为战,苦苦支撑,希望拖到讨伐军主力离开的那一天。
尤米在维苏威山附近活动了很长时间,继续留在这里;埃玛诺伊作战勇敢脑子却不灵活,帕布多斯不放心他,想留他在身边,但埃玛诺伊拒绝了,这个日耳曼大个子清楚当前的形势后,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帕布多斯不知道埃玛诺伊的决定,劝说无果后,郑重与这个同伴道别,领军南下,希望能窜入卢卡尼亚。
埃玛诺伊的部下有很多日耳曼人,他告诉这些同族人(注)说,他要带着他们回家,愿意跟着他的就跟着,反正要死,他宁愿死在回家的路上。日耳曼人纷纷同意了,他们信服骁勇善战的埃玛诺伊,愿意同他慷慨赴死。
达成统一的意见后,埃玛诺伊付出了行动,仿照日耳曼人的习惯,他们烧掉多余的财物,以免影响他们的战斗决心,他们聚集在一起,哼唱着赞颂祖先的歌谣(一般是民族神话,如中国的黄帝蚩尤之战),迈开大步向着北方前进。
不到两千人的进军,慷慨赴死的气魄影响了很多人,沿途不时有人加入他们,埃玛诺伊来者不拒,让这些后来者跟在身后。斯巴达克斯的战败和讨伐军的血腥镇压,让参加过起义军,或与起义军有过牵连的人大为恐惧,这些人的不断加入,让埃玛诺伊的队伍滚雪球一样地规模越来越大。
克拉苏听到一支人数过三万的起义军向他逼近,大惊失色,完全不明白坎佩尼亚怎么还有这么多起义者。克拉苏当前手上只有两个军团,为了兜住起义军的残余,他还将这两个军团拆分了,一时之间凑不起来。
“退回去退到卡普亚让讨伐军向卡普亚靠拢”克拉苏掂量一番手上的力量,艰难地做出决定。
埃玛诺伊不知道克拉苏的应对策略,也没有派出斥候侦查,他就这么以两千日耳曼人为先导,带着三万多人的大军一路直愣愣地北上,没有人阻止他们,就这样一直地向北进军。
卡普亚城里乱成一团,克拉苏带回来一万多人,再三向卡普亚人解释,但卡普亚人根本不相信他,纷纷传言说讨伐军全军覆没,克拉苏带回来的只是残军。卡普亚人钉死在城外大道上的起义奴隶的血尚未流干,他们在惊恐中担心起义军打破城市,对他们血腥报复,不少人歇斯底里地逃亡北方,散播着暴动奴隶的可怕之处。
“这样下去,我的声誉就全完了。”卡普亚的恐慌谣言冲击着克拉苏的神经,他不知道起义军的北上意图,但他必须将起义军阻挡在卡普亚城外,甚至不能让起义军出现在卡普亚人的视野之内,否则,真不知道惊弓之鸟的卡普亚人会做出什么疯狂举动。
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克拉苏强行将卡普亚军编入讨伐军作战序列,基西乌斯很不满,但克拉苏有卡里鲁斯公爵的亲笔信,心中交代他配合克拉苏,他也无可奈何。
克拉苏在距离卡普亚城三十里的地方扎下两座大营,互为犄角,堵住起义军的北上之路,将手上的两千骑兵派出去,打探起义军动向的同时,骚扰起义军征集粮草,在苏拉军中的服役经历,他很清楚蛮族也好,起义奴隶也好,他们根本不懂得后勤管理,必须随时保持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军队在筹粮,才能保证全军不被饿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