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丝绸商队,相门王妃,朱少侠,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洛阳那边,皇族成员正在悠闲自得地赏花宴饮。而留守在长安的丞相慕尚和大将军崔德忠却没那么轻松。
皇上临行前下了密诏,命二人尽快将培养了三年多的女细作派遣到笛棉。皇上既已下定决心,他俩自然不能违抗。只是,慕丞相自打从玉门关回来之后,就一直对这女细作的身份有所怀疑。
皇帝和崔德忠倒是不把玉门关的事放在心上,毕竟这碧瑶的身世他们曾经派人深入地查过,就连皇帝最信任的密探都坚信:这女子的祖宗十八代都是长安人士,还能有什么问题?怎么可能凭借一个小县令的一句“似乎见过”,就弃用一个不可多得的女细作?
即便慕丞相有所疑虑,但实在是一点证据都找不出来,就连那县令自己,都不能断定曾见过碧瑶。
于是慕丞相按着之前的计划,将碧瑶混入了一个商队,送往笛棉。
纯熙三年,四月,一个去往西域做丝绸生意的商队,按照计划从长安城出发。这商队的首领并非长安本地人士,而是杭州人。商队里大半的成员都是从苏杭一带过来的。
杭州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丝绸之府”,丝绸质地轻软、种类繁多,深受长安城里达官显贵的青睐。待到本朝与周边各小国开通商贸、互通有无,这历史悠久、色彩绚丽的杭州丝绸更是远销西域诸国,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和追捧。
驼铃声和马蹄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广阔无边的大漠上。商队离开长安已经数十天之久,只要穿过这片大漠,便能抵达笛棉人的地盘了。
眼见得天色渐暗、风沙渐起,已经不适宜继续前行了,商队首领便吩咐大家停下休息。一行人找了个不易被风沙侵袭的地方,支起帐篷,总要胡乱吃些干粮、凑合地睡上一晚,明日才好继续赶路。
虽说已是四五月份,天气早已转暖,可身处这荒无人烟的大漠,夜里免不了有些寒意,若是再倒霉些,遇到风雨天气,帐篷里更是冰冷入骨。因此,在大漠里过夜,生火是非常有必要的,既可以煮些热粥暖暖身子,又可以在夜里防寒取暖,实在是一举两得。
众人正在七手八脚地忙着撑帐篷,商队首领唤来一个年轻的男子,吩咐道:“李茗烟,你和新来的碧哥儿一道,去前方那片枯木林里折些树枝,把火生起来。”李茗烟和碧哥儿是这商队中最文弱的两个人,因此首领时常会特殊照顾,不让他俩干重活。
李茗烟忙应了声是,便去找碧哥儿。碧哥儿正手忙脚乱地帮着支帐篷,听到李茗烟唤他,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便跟着去了。
两人一前一后地走着,沙漠上被踩出了深深浅浅的脚印。碧哥儿身材瘦小,跟在后头,边走边打量着前面的李茗烟。心中暗想:这商队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苏杭人士,虽在江南水乡土生土长,但却生的人高马大、结实健壮,初见他时还以为他们皆是西北汉子。
人都说江南富庶,可为何他们放着人间天堂的老家不呆,非要来这大漠里受这份罪呢?
碧哥儿心中疑惑,快步走上去,拍了拍李茗烟的背,开口问道:“茗烟,听说你是苏州来的?你这名字如此雅致,想必父母也是读书人,他们怎舍得你来受罪?”
这李茗烟本来也是念过些书的,他家在苏州,世代耕读,怎奈父亲患了急病卧床不起,家里的重担便都落在了他的肩上。听弄堂里的邻居说,乡里有个商人要去西域做生意,虽然苦是苦了些,但一趟能挣不少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