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夜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9章 铁军初铸剑,河之南,流水夜帐,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团,在原来的一连基础上扩编而成。团长刘健。
第二团,在原来的二连基础上扩编而成。团长魏刚,副团长于成龙。
第三团空缺因为原来的三连实际上是警卫连,现在扩编成了郑中原的警卫营。
第四团在原来的四连基础上扩编而成,团长薛德贵。
炮团的团长则有何知农兼任,下辖九个炮连。
分别为75野炮连,重炮连,高炮连,和五个120重迫击炮连以及一个高射机枪连。合计一千多人。其中重迫击炮连,拥有四个排十六个班十六门炮。
本来保安团有四门战防炮,在南京损失一门,剩余的三门战防炮归警卫营所有。而警卫营现在编制一千人,营长王铁手。但是明面上警卫连只有三个连,七百多人。很少有人见过那个传说中的侦察一连在哪里。大部分人只知道一个警卫连(连长王铁手),一个神枪连(连长程刚),一个侦察连(连长耿彪)。
这样的编制在华军就是一个旅或者师,但其性质更接近于日军的混成旅团。而这也正是几个参谋长和郑中原的意图所在,要想打败日军就要向敌人学习,要把对手的优点拿过来用。
郑中原仔细的和日军做了比较,差距在于士兵训练还是不如,有惊经验的老兵比例太少。在轻型武器方面全面超过日军,火炮也全面超过日军一个旅团。
但是中间的问题很明显,缺少75MM野炮---虽然120MM重迫击炮的威力和射程都比75野炮强大,但是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准头不行,对坦克的杀伤力不如75MM野炮,对坚固工事的打击能力也不如75MM野炮。
但是对于阵地上的单兵杀伤力远远超过野炮,尤其是杀伤战壕中的敌人作用无可替代。
而部队就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各种装备和人员磨合到最佳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这正是整个保安团要努力的方向。
目前这样配备,根据何知农和齐云天的判断,总评和日军一个旅团相当,重迫击炮的数量弥补了山炮野炮的缺乏。
不过保安旅缺乏战车和飞机。所以综合作战能力不如日寇一个旅团。要想超过日军一个旅团,至少需要再配备一个75MM炮营,如果有战车的话就更好了。
以上的评价没有把重炮的战斗力加到里面,如果计算上四门重炮的威力自然是能赶上日军一个旅团的,但是根据何知农的说法,保安团的南京之战,带了两门重炮就已经是冒险了,虽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如果放到正面战场上,缺少兵力保护和运输能力,加上缺少防空力量,那就是给鬼子送菜。而且南京之战之所以能有不错的战果,是几个因素叠加形成的, ww.ukash.最大的因素在于鬼子是渡江作战,重炮没有过江,日军开始没有动用战机。而且日军太狂妄了,日军多点渡江的话,只用派一个中队,就能解决重炮。那个时候,炮连除了炮手和运输力量就没有多少保卫力量,而所有部队中炮兵编制明显超过战斗所需人数,最大的一个原因除了保障弹药之外还有保卫功能。
但是战争从来不是简单的力量对比,必须充分利用各个有利因素,营造有利于自身的作战环境,想方设法的削弱对手的力量。
时间长了,郑中原看的出来,这两位的军事水平比刘健高的多。刘健这个小子被美国部队的机动能力洗脑了,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保安团的运输能力。没有实战经验也没有在中央军待过,对国内情况不了解。刘健的综合水平恐怕是不如这两位残废。不过这话不能说,郑中原只能在肚子里评判一下,对以后分派战斗任务要多加注意。
不过齐云天的评论叫郑中原很兴奋,他是从守的角度出发的,他的评论是如果守城的话,能顶住日军一个师团的进攻半个月没有问题,但是前提条件是弹药不能缺乏。
而从三月中旬开始,随着伤兵们陆续回到部队,郑中原命令两大参谋长开始制定演习计划,部队的小八科训练不停,大八科的训练只有两种了,平原作战,城市攻防。郑中原不敢明说目的地,就把兰封和开封当成了城市攻防的目标,而平原作战就选在了豫东平原。
有了几个有经验的参谋和参谋长,郑中原时间宽裕多了,极大的推进了几项工业技术的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