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夜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章 洛阳,河之南,流水夜帐,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郑中原在十五日这天骑了匹大青骡子来到了他熟悉而又陌生的洛阳。
冷风呼啸中,太阳也如同生病,有气无力的照在灰扑扑的城墙上,一片破败。这就是洛阳城吗?经历了几千年辉煌的洛阳城此时如同一个萧瑟的老人,穿着破棉衣,哆嗦在冷风里。城墙不少地方青砖已经脱落,裸露出大片大片的黄土,城楼虽然还高高屹立,却已经破败不堪,几声寒鸦中。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后世已经见不到洛阳的古城墙了,而现在的洛阳城还有着完整的一圈城墙。在郑中原眼中充满宫殿迦蓝、佚事传奇、时间碎片以及不连缀的镜像,甚至有点灰暗的沉郁面孔。时空的河床上洛阳或兴起或衰败。它生长在北方的皇天厚土上,有着阳光一样的气质。即便是一次次的毁灭。依然像一位巨人,抖抖身上的灰土,又再次上路。
洛阳四面环山,形成围合局面:西南部是莽莽苍苍的秦岭,延伸到洛阳境内后,连接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从西、南两面解开胸襟,把洛阳揽到怀中,既挡住了西北的尘沙,又提供了丰富的矿产和森林资源;秦岭的另一条支脉崤山向东延伸时,地表覆盖着厚厚的黄土,慷慨地把土壤送到洛阳城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肥沃的耕地。而洛阳水系环绕,也形成围合水网:洛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南次低,其间大小河流呈扇形均匀辐射,像撒开的水网,形成多个“河汭”地貌,土地肥沃,水源多多,自古就适合人类居住。
由于山脉与河流的分割,洛阳境内形成多个盆地,如洛宁盆地、宜阳盆地、嵩县盆地、汝阳盆地、伊川盆地等。这些盆地简直是“天然区划”,每个盆地都对应着一个县。盆地内土肥水美,都是风水宝地。而洛阳北面长约200公里的邙山,挡住了滔滔黄河,使洛阳免遭水患——洛阳周边小环境,占尽河洛好风水。
而眼前破败的洛阳,人潮攒动,勃发出一片生机。自从中原大战之后,洛阳已经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局势已经渐渐的稳了下来。而几年前由于上海抗战,国民政府把行都定在洛阳,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是也为洛阳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洛阳人以他几千年来积淀的自信开始迈步向前。
郑中原看着眼前的一切,想想几年后这座古城要再次经受异族的践踏,心中叹息一声,驱动坐骑进城。
郑中原这次进洛阳可是有合法身份的,老袁找熟人花了五块大洋办的户籍,已经是正儿八经的中华民国子民了,不仅有照片,后面还有中华民国国民身分(不是错别字)证河南省伊川县字样。比后世那个居民身份证可好多了。国民啊,不只是神马居民了。
地名有些还很熟悉,但建筑早已面目全非,郑中原无心游览,找了洛阳最大的河洛大饭店住下。一块大洋一天,有热水可洗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