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莫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〇1回 第2次海空较量,末日幸存者在晚清,西莫其,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接到通知以后,一直整装待命的王里和李策马上上了停在栈桥边的“大黄蜂”号。飞机的油料已经加满,弹药也已经备齐,另外军工厂还送来了几件新产品让王里试用。
飞机起飞后,直接翻越狮子山向香港岛飞去,几十公理的距离也只花了十几分钟,很快就到达了战场的上空。从二百多米高的空中看下去,经过激战的阵地变成了月球表面,到处是被炮弹砸出来的弹坑,几处燃烧弹引燃的余炽还在冒出浓黑硝烟,战壕如同在大地上打开的条条拉链,如果蚂蚁一般的人在里面来回穿行。无暇欣赏这副战场风情画,飞机按照地面的指引,向着香港岛的东面飞去。
鲤鱼门附近停泊的十来艘运输舰,正在安装第二批火箭,根据前沿的报告,火箭攻击取得一定的效果,斯宾托齐和贺布决定加大打击力度,对中国人的阵地再来几次饱和攻击,尽量多的杀伤光复军的人员。可是光复军绝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飞机进入东水道,远远的就看到停泊在那里的十几艘军舰,李策一压机头,把高度降到一百米,向着目标扑了过去。目测还有五百米距离,李策冲后座的王里树起大拇指,提醒对方马上进入攻击位置。这时,最外围的一艘军舰上火光一闪,几枚火箭就飞机真冲过来。突如其来的攻击把李策吓了一跳,他本能的一偏操纵杆,飞机侧身规避火箭攻击。这段时间,空军的二名成员一直在讨论英军为对付飞机可能使用的手段,火箭也是一种可能性。不过他们所说的火箭,是一种类似烟花的东西,就是那种有一根竹条做的长尾巴的东西,虽然没什么威力,但如果数量多的话会干扰飞机的飞行,但李策完全没有想到英国人会把类似于“卡秋萨”的东西拿来打飞机。
毕竟是火箭,准头是无法和防空导弹相比的,李策操纵飞机稍微一偏,就避开了这几个十九世纪的“防空飞弹”。绕了一圈,再次向着舰队飞去。看着越来越近的飞机,英国人没有再使用火箭,想必他们也知道,用火箭打飞机的命中率实在是太低了,试过一次之后,就不再浪费弹药了。甲板上的水手要么躲到舷墙后面,要第钻进了船舱,而驾驶舱的外面也包裹了一层铁板。这是在首次遭遇飞机的攻击后,英军想出的防空战术,短时间发明一种防空武器根本不可能,既然“惹不起”,只有“躲得起”了。中国人的飞机上只有速躲火枪,如果遇到攻击就和他们“躲猫猫”,他们子弹打完了就只有回去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前提是“大黄蜂”的武器只有机枪。
飞机在舰队中间穿行,王里尝试着向军舰搂了几梭子,却没有击中任何目标。英国人都躲得严严实实的,王里看不到任何暴露在外面的人。不想再浪费子弹,王里停止了射击,从座舱里拿出一件军工厂试验产品,拍拍了李策的肩,把手里的东西晃了晃,后者明白的点点头,然后掉转机头,向着最大的那艘军舰飞去。
皇家海军“红珊瑚”号运输舰,三桅,船长236英尺,宽55英尺,深21英尺,排水量2587吨,装备6门12磅炮,水手120人,是一艘以运输为主的低武装军舰,也是这次火箭攻击的主要发射平台。看到飞机逐渐逼近,水手们都偷偷的从炮窗的缝隙间观察着这台神奇的机械,此时军舰的甲板上堆放着大量的火箭弹,这也注定了“红珊瑚”号今天悲惨的命运。
王里目不转睛的注视着越来越近的目标,手中的军工新产品也做好了准备。这是一枚由迫击炮弹改造成的航空炸弹,是由军工厂厂长亲自完成的一件划时代的作品,它的出现,代表着光复军空军的空对地攻击战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为只需要从飞机上投掷出去,炮弹尾部的发射药被拆除了,而炮弹的引信则加装了一个保险装置,只需要在投掷前拆除保险就可以使用了。李策把飞机降到与“红珊瑚”号的桅杆的高度平齐,然后从第一和第二两根桅杆中间穿了过去,就在飞机将要临近军舰上空的时候,王里狠狠的把手里的“航空炸弹”向军舰砸了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