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一钢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一章 改造,大明至圣,一叶一钢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小范围之内的武力绝对优势,让罗汝才没有任何反抗的可能。
所以,在被苏晴与苏白衣合力擒住之后,罗汝才投降了!
不但投降了,连带着他手下的二十万大军也被苏白衣笑纳吞入囊中。
未免夜长梦多,苏白衣根本不敢将这二十万人聚集在一起太长时间,第一天没收了各自的兵器之后,当晚就发生了逃跑和骚乱事件。
第二天稍微清点了一下,说是二十万,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因为在攻城的时候就被消灭掉了两三万,这几天陆续有人逃跑,又去了一万,加上罗汝才谎报数量,实际上等苏白衣将所有的人集中起来清点过后,才堪堪之有十五万人。
大约五万步卒,二万精锐,八万流民。
十五万人分成了七个小组,每个小组两万,让铁路三卫的士兵分别押送这些手无寸铁的流民进入归德府到洛阳沿线的铁路工地上,由各个工地、铁路三卫和地方政府三方联防,一是防止流民逃跑,二是互相监督。
苏白衣对这些平时甚至吃不上饭的流民原来的编队大乱,然后重新编组,已军事化的形式组成大队,每个铁路大队二万人,下面分为中队、小队、大班、小组五个级别,每个小组采取连坐制,一人逃跑,全组人都要受罚。
而每个铁路大队的大队长、中队长都有锦衣卫或者学生担任,其余小队长、大班长、小组长则是随即选出来的。
这些人的任务就是修建铁路,填筑路基的土石方。
苏白衣规定,每个工人每天的劳动报酬是十分,女人为八分,铁路总督衙门负责提供食宿,每人每日三顿饭,每顿饭需要花费一分,剩余的工分可以换粮食,也可以换取布匹,或者用于购买其他物品。
在铁路总督府,工分就相当于一种无形的货币了。
这些流民不是天生反骨,他们之所以铤而走险跟朝廷作对,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冒险猎奇,而是因为家乡遭了难走投无路,养不活妻儿老小,无可奈何之下才跟了这些草头王谋反。
但是跟了草头王以后的日子就好了么,显然不是的。
他们依然饥一顿饱一顿,每到一处都去打野,抢掠地方上的百姓,所得粮食银钱除了留下自己吃食之外,还得交给那些草头王一大部分。有的时候遇到了官兵,他们还得充当人肉城墙、人肉盾牌,草头王当做炮灰。
很多人在半途饿死,更多的人死于战争。
哪怕不死,也没谁天生喜欢整天东躲西藏颠沛流离。
所以,他们听说给铁路总督衙门干活可以有每日三顿饭,还有额外的工分可以拿来换取粮食蔬菜布匹的时候,一个个简直幸福的要死。
“别说给工分,一天给三顿饭我都跟他干了!”一个饿的像瘦麻杆一样的少年挠着头,啃着手中的窝窝头,同时和同伴聊天。
这些苏白衣当然是知道的。
他此刻什么都不用做,单单给这些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在百姓心中已然是万家生佛了。可他还是坚持除了糊口之外,另外给这些难民一些生活物资。
糊口可以让人活命,那么除了吃饭之外的报酬便是难民心中的希望。苏白衣造铁路是为了造福一方,不是巧取豪夺敲诈勒索。
当然了,苏白衣这么做还有另一层的考虑。
凡事都讲究个招牌,他这也有将铁路总督衙门招牌打出去的意思。一条铁路,路基填筑需要大量的人力,运输材料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因为所有的铁轨都是在归德府生产的,所以要运往各地,必须从归德府钢铁作坊将铁轨装船,然后沿着黄河逆流而上运送到各地,从河岸边再到铁路上,自然需要大量的人力。
区区二十万人对于整个陇海铁路的用工量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能有十分之一就不错了。在这个没有机械的年代,干什么都全靠劳动人民的一双手,工程对于人力的需求可谓巨大。当年秦始皇修筑陵墓‘徙骊山刑徒七十万’,这七十万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秦始皇的陵墓和铁路相比,本就是个屁大点的工程;隋炀帝修建京杭大运河的时候,役使天下,单单死于修河中的人就有两百五十万之巨,而且隋炀帝开挖运河并非是重新开挖,很大一部分是凑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河道。
这一条陇海铁路纵然比不上京杭大运河的工程量,可也不容小觑。
苏白衣觉得,同时上个二三百万人干活应该还是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